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JZ,
再次,你提出了很多很棒的问题。我将转向一个问题,即正面或负面的慈善呼吁是否是更强的捐赠动机。我认为双方都有一些证据。黛博拉·斯莫尔和妮可·韦罗基做了一些工作,表明例如,鼓励向儿童捐款的慈善呼吁,如果描绘的儿童面部表情是悲伤的而不是微笑的,则会获得更高的捐款,因为这表明该儿童确实需要帮助,并且会唤起人们的同情心。现在,慈善机构是否真的将这项工作付诸实践,我不太清楚。另一方面,玩弄负面情绪似乎相当冒险,因为也有研究表明,例如,负罪感的负面情绪有时会对道德行为产生反作用。此外,如果你想谈论人们更多地是被奖励还是惩罚所驱动去参与慈善捐赠,那么你将打开一个巨大的话题——这又是另一个时间要讨论的更大的话题。
对我来说,这个话题真正的专家是约翰·利斯特,一位经济学家,他在慈善捐赠方面做了很多不错的实地实验。除其他事项外,他发现当请求捐赠的人是一位有魅力的女性时,慈善捐款会增加,这并不是一定与此相关,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总是让我对起作用的机制感到好奇。可能与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最相关的他的研究是研究表明,以前的捐赠者比第一次被要求捐赠的人更有可能捐赠,这支持了道德认同导致道德一致性的观点。但是,这一发现也存在一个难题,即这取决于以前的捐赠者最初是如何接触到慈善机构的——他们首先必须被慈善机构本身所吸引(而不是被一些无关的因素所吸引,比如因为他们的捐款而收到礼物)。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支持了道德一致性的观点,即那些对一项事业感到真正投入的人会将其内化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因此在随后的请求中更有可能表现出慈善行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但对我来说,更有趣的情况是,当我们看到慈善行为导致人们在其他或随后的道德义务方面懈怠时。这种效应在该领域还不太成熟,但我知道你对我们可能在何时何地找到它有一些想法。让我们听听你的想法。
图片由 Bertel Thorvaldsen 通过维基共享资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