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上,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JZ,
尽管我很想对你在上一篇文章中关于科学和沟通的观点提出深思熟虑的回应,但我觉得你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我真的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 让我们进入正题。
我真的很感谢你提出了霍布斯-卢梭的辩论。 文献中一个相关的紧张关系是以下问题:在最初的某个时间点表现出道德行为,会让人在之后表现得更道德还是更不道德? 数十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一致性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态度缺乏惊人的洞察力。 相反,我们通常会根据我们的行为来推断我们喜欢什么、我们是谁等等,几乎就像我们在推断另一个人一样。 因此,如果我们表现出道德行为,例如,向卡特里娜飓风救济基金捐款,我们会观察到这种行为并思考,“嗯,我一定是那种行为道德的人。” 那么这种观察应该会导致我们在随后的机会中表现出道德行为——当我们被要求向日本海啸救济基金捐款时。 我们喜欢将自己视为前后一致的人,所以做好事应该会让我们认为自己总体上是好人--但同时会自私地表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当然,关于道德许可的文献很好地捕捉了相反的观点。 道德许可文献说,当然,我们也会对我们最初的道德行为做出同样的观察(“我看到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这种观察然后导致我们说,“好吧,我想我已经完成了我的道德配额。” 所以现在,当第二封电子邮件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向海啸基金捐款,我们会说,“没必要了。我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了,所以这次我可以把钱留给自己了。”
这两种过程都有大量的证据。 在许可方面,Benoit Monin 和 Dale Miller 的经典著作表明,在人们在招聘决策中表明自己是平等的(明显偏向女性而不是男性候选人)之后,更有可能在随后的决策中歧视女性。 这一切都让我对 NFL 的鲁尼规则感到好奇。 NFL 球队从入围少数族裔候选人中获得的道德提升是否允许他们在最后阶段忽略这些相同的候选人? (我们可以回到这个问题)。
我最喜欢的“道德一致性”的例子来自Adam Grant 和 Jane Dutton 最近的一篇论文。 他们提出了一个稍微不同的问题:什么会使人们表现得更亲社会——以恩人的身份还是以受益人的身份? 尽管互惠表明当人们考虑别人如何给予他们时,他们会表现得更亲社会,但一致性假设表明当人们认为自己是恩人时,他们会表现得更亲社会,这正是研究发现的。 与那些记录或简要写下他人如何帮助他们并给予他们的方式的人相比,那些在过去几天里写日记或简要写下他们如何成为恩人(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人,会更积极地做志愿者和向慈善机构捐款。
无论如何,这里存在一个关于何时发生许可或一致性的难题,人们已经开始提出一些线索。Ayelet Gneezy 和她的同事最近表明,微小的、无成本的亲社会行为(将你的名字附加到别人所做的慈善捐款上)会产生许可,因为这些行为不会成为一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有代价的行为(实际上掏腰包进行慈善捐赠)反而会导致人们承担“恩人”的身份,从而在以后倾向于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我最近还看到保罗·康威展示了他的一些杰出工作,其中提到了另外两个可能导致人们在许可和一致性之间摇摆的因素:目标的特征以及你是在抽象地还是具体地思考。 他的工作表明,认为自己是道德的会让你随后对积极的目标(如学童)更亲社会,而对消极的目标(如罪犯)则不那么亲社会。 此外,你具体的道德行为会产生许可,而抽象地思考自己是道德的会产生一致性。 此外,Gert Cornelissen 和他的同事的新研究表明,道德思维是这些效应的关键调节因素。 当人们基于严格的规则和原则做出道德判断时,他们往往倾向于道德一致性,但那些根据其后果判断行为道德性的人往往倾向于许可。
显然,这个话题正在讨论中。 这里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图片由 Geo C. Needham 通过 Wikimedia Commons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