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之中的偏见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回想一下 1997 年电影《黑衣人》中的关键场景。詹姆斯·爱德华兹(威尔·史密斯,又名 J 特工)抵达 MiB 总部——一个保护地球免受外星威胁的秘密机构——与“精英中的精英”竞争职位。自信且有些自大的纽约警察爱德华兹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其中包括一个模拟测试,他在其中射击了一名表面上无辜的女学生。当被问及原因时,爱德华兹解释说,与那些怪异的外星人相比,这个女孩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他通过了测试:潜在的危险外星人总是伪装成人类。K 特工(汤米·李·琼斯饰)向他提供了一个 MiB 的职位,其余候选人的记忆则被抹去。他们回到正常生活,从未意识到外星人只是一个幌子——K 特工用来检测候选人是否真正有洞察力的手段。这种精巧的智力和正念测试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大多数人都会失败;其次是其中包含一个微妙的技巧,这个技巧被有意地设置用来抓住那些粗心大意的人(例如,那个女学生)。文学和电影作品中包含这类测试的情节通常是这样的:许多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因为他们忽略了这个技巧——尽管他们曾自信地认为自己没有忽略——直到有一天,一位英雄发现了这个技巧并通过了测试(就像爱德华兹那样)。《权力的游戏》的读者或许还记得西利欧成为布拉佛斯首席剑士的那一刻。与之前的其他人不同,当海王询问西利欧关于一只普通猫的问题时,西利欧给出了真诚的回答,而不是谄媚奉承。(《夺宝奇兵:圣战奇兵》的结尾也让人联想到类似的场景,但出于一个关键原因,它并不完全符合这种叙事模式。那些失败者并没有错误地认为自己成功了——他们直接被处决了。) 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当普通大众阅读关于思维误区的书籍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他们理解了这些误区,但却没有注意到其中的诀窍——仅仅了解这些误区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读者在读完关于决策的畅销书后,会错误地坚信自己将来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他们就像爱德华兹的竞争对手——那些自诩为精英中的精英,却错过了真正诀窍的人。而常常被忽视的原因是,每一种偏见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偏见现象本身。例如,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所有其他信息的倾向。第二部分是人们普遍相信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思维误区的影响,而自己却不会。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偏见盲点——一种“元偏见”,它内嵌于所有偏见之中,会蒙蔽你,使你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关于判断和决策的通俗读物往往没有充分强调第二个组成部分,这可能会阻碍读者充分理解其非理性行为的根源。尽管我们凭直觉认为,在了解了偏见之后,我们就能对其进行纠正,但除非我们认真思考偏见盲点——即偏见之中的偏见——是如何扭曲我们思维的,否则就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推论是,这些书本身或许就是问题的一部分。那些常见的结尾语,例如“既然你已经了解了这些偏见,或许你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反而会给人灌输一种虚假的自信——而这正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诀窍。我最初注意到这一点,是在我了解了确认偏差、过度自信偏差和高于平均水平效应之后,并开始可疑地认为自己是个天才,只是身处一群庸人之中。当然,我才是真正的笑话,而我花了多年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当你留心观察时,你会发现这种效应无处不在。建筑项目经常延期且超出预算,因为规划者在研究了以往延期和超预算的项目后,仍然自信地估计他们的项目绝不会重蹈覆辙。战争也是如此。有些人曾认为,伊拉克绝不会像越南那样泥足深陷。然而,正是这种态度可能导致了我们在伊拉克旷日持久的军事存在。当我们了解到思维误区时,我们常常会错误地认为这些误区与自己无关。而这正是我们犯错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在于内省。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因此,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思维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忽略那些导致我们犯错的过程。更糟糕的是,由于我们是自我肯定的“修饰专家”,当我们进行内省时,只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不会犯错。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仅仅是接触到关于偏见的知识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因为这些知识实际上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决策能力更加自信。 我承认,我对人类理性的描绘略显悲观。我们确实深受系统性偏见的困扰,而反思这些偏见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就像砍掉九头蛇的头一样,我们每次思考思维误区,就会犯下更多的错误。这就像是一个认知上的中国手指陷阱。难道真的没有任何出路了吗?系统 2 思维——即反思和审慎思考的能力——确实具备进行批判性自我分析的能力。因此,我对普罗米修斯赋予我们的这种天赋最终还是持乐观态度。我们不可能忽视理性的力量,尤其是在 21 世纪。正如史蒂芬·平克所指出的,理性是我们“更善良的天使”之一,它推动我们走向合作,走向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的互惠互利,并远离暴力。然而,需要提醒的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运用反思和审慎思考的能力,不是为了进行内省,而是为了变得更加正念。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内省涉及提出问题,但我们已经看到,我们往往会以一种自我服务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正如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所暗示的那样,“我们想要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个理由……仅仅确定我们有这种感觉这个事实,永远无法让我们感到满足。” 相反,正念则意味着不带评判地进行观察,而不是提出质疑。如果从认知偏见研究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不仅仅是思维误区的存在,而是我们常常会认为自己对这些误区具有免疫力,那么,正念的价值就在于停下来,以一种不带评价色彩的方式来观察这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而不是去反思自身的缺点。正念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在于,这并不意味着正念的目标是“纠正”或“消除”错误。这并非其重点。相反,正念意味着停下来观察思维误区的存在——认识到偏见之中的偏见。这意味着,我们阅读关于决策的畅销书,不应是为了批判理性(那样会适得其反),而仅仅是为了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重新审视理性。与其越用力拉扯手指陷阱,试图从中挣脱,不如试着放松一下。也许那样你就能注意到其中的诀窍了。图片来源:CarolSpears

About Samuel McNerney

Sam McNerney graduated from the greatest school on Earth, Hamilton College, where he earned a bachelors in Philosophy. After reading too much Descartes and Nietzsche, he realized that his true passion is reading and writing about cognitive science. Now, he is working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writing about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He has a column at CreativityPost.com and a blog at BigThink.com called "Moments of Genius". He spends his free time listening to Lady Gaga, dreaming about writing bestsellers, and tweeting @SamMcNerney.

More by Samuel McNerney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