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白垩纪的最后几天似乎是恐龙暴政的顶峰。毕竟,中生代的最后两百万年孕育了我们最喜欢的、任何时代都能击碎骨头的食肉动物——“霸王龙”。但是,一个贪婪家族中最大或最广泛的成员并不一定代表进化性能的顶峰。在“霸王龙”出现的一千万年前,在古代北美次大陆拉腊米迪亚的上下游,潜伏着各种不同的暴龙物种。古生物学家一直在发现更多。问题是如何确定我们正在看的暴龙是哪一种。
考虑一下名为 TMP 1994.143.1 的化石。这块可爱的头骨,由古生物学家贾里德·沃里斯及其同事重新描述,最初被鉴定为幼年“达斯布雷龙”。与“蛇发女怪龙”一起,这是大约 7600 万年前在白垩纪艾伯塔省四处游荡的两种暴龙之一。更重要的是,TMP 1994.143.1 是已知的唯一幼年“达斯布雷龙”。所有其他标本——任何“达斯布雷龙”物种的——都是亚成年或更老的。但是,一个新的暴龙头骨化石的发现促使沃里斯和合著者重新审视 TMP 1994.143.1。它不是古生物学家最初认为的恐龙。
关键标本称为 TMP 2013.18.11。这个化石不如幼年头骨漂亮。事实上,它只是一块骨头——一个眶后骨,或构成眼睛后缘并具有一些使暴龙如此引人注目的凹凸装饰的骨头。但是,当沃里斯和同事查看这块骨头时,它与成年“达斯布雷龙”的同等骨头具有更多的共同点,而不是著名的幼年头骨。如果这块单一骨头属于幼年“达斯布雷龙”,但与 TMP 1994.143.1 不匹配,那么显然,更完整的幼年头骨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恐龙。沃里斯及其同事认为,这种恐龙是纤细的暴君“纤细蛇发女怪龙”。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对古生物学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专家认为幼年暴龙的化石相对来说是概括性的,或者说它们没有提供很多关于它们属于哪个物种的明确线索。但是,对这两个艾伯塔省化石的重新洗牌表明,幼年暴龙确实具有难以察觉的特征,将它们与特定的物种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沃里斯及其同事写道,他们的结果“表明,与之前认为的相比,幼年艾伯塔龙科和暴龙科,以及可能一般的幼年暴龙科,可以更容易区分。”
鉴于暴龙的名气,尤其是它们中的最后一种,这些新发现提出了关于其他幼年暴龙骨骼身份的问题。关于“矮暴龙”是否存在,或者分配给该恐龙的所有化石是否只是幼年“霸王龙”的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墨水被泼洒了。(关于这一点,值得指出的是,沃里斯和合著者认为之前分配给“矮暴龙”的著名“克利夫兰头骨”是一只幼年“霸王龙”。)仅仅因为一个化石改变了身份,并不意味着过去十年对幼年暴龙的专注研究被推翻。相反,这些发现意味着——尽管它们可能难以识别——幼年暴龙确实保留了有用的特征,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梳理它们的家族,而且我们发现的越多,我们就可以越多地检验我们之前假设的内容。随着 21 世纪初暴龙热潮的持续,这一点值得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