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翼龙常常被视为中生代的点缀。它们与我们最喜欢的恐龙一起繁荣发展,拥有第一批实现动力飞行的脊椎动物的头衔,但经常被认为是“非恐龙”的例子——它们的身份仍然由其进化上的近亲所定义。但是,正如古生物学家马克·威顿等翼龙的普及者所展示的那样,以翼龙的视角观察古代世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生命。例如,一种新命名的来自西班牙的翼龙,有助于连接北半球各地翼龙之间的地理点。
古生物学家博尔哈·霍尔加多及其同事命名了早白垩世的飞行者伊比利亚翼龙(Iberodactylus andreui)。到目前为止,对这种翼龙的了解还不多,但迄今收集到的吻部和冠表明,这种飞行爬行动物是科学界的新发现。更重要的是,这个大约1.25亿年前的吻部的解剖结构与数千英里之外发现的另一种翼龙的解剖结构惊人地相似。
霍尔加多及其合作者指出,伊比利亚翼龙带冠的、多牙的颚与1.2亿年前的天山哈密翼龙(Hamipterus tianshanensis)非常相似。事实上,就目前而言,这两种翼龙似乎是彼此最亲近的亲属。这有点奇怪。伊比利亚翼龙属于一个叫做准噶尔翼龙的翼龙群。以前在伊比利亚半岛也发现过来自该群的其他翼龙,但伊比利亚翼龙与来自中国的哈密翼龙的关系比与任何当地物种都更密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发现和塑造当今世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古生物学家以前就见过这种模式。霍尔加多及其同事指出,在伊比利亚半岛发现的各种其他早白垩世动物,包括蜥脚类恐龙、哺乳动物和鳄鱼,似乎与来自东亚的物种比欧洲的物种更密切相关。进化轮廓的当前形式表明,东劳亚大陆是各种早白垩世动物的起源中心,然后这些动物通过该大陆向外扩散。作为一个家族,这些带冠的、多齿的准噶尔翼龙在全球舞台上出现后,受到了冲击,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弄清楚谁起源于哪里以及何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的失落世界的艺术描绘准确无误。这些联系也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关于未来在哪里寻找发现,或者对哪些标本进行重新审视的线索。每一个联系都有助于编织更广泛的进化网络,每一个化石发现最终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发现另一种翼龙不仅仅是在名单上增加一个名字。它是拼凑出我们的世界在漫长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时间里如何变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