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揭开铲嘴恐龙的神秘面纱

来自德克萨斯州的新鸭嘴龙有着惊人的铲形嘴巴

Gryposaurus

格里波龙生活在阿奎拉鼻龙之后,但具有相似的头骨特征。

布莱恩·斯威特克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对我来说,“鸭嘴龙”从来都不太像鸭子。这种草食性恐龙——在技术上被称为鸭嘴龙——首先有着密集的牙齿组,而且它们的鼻子与绿头鸭相比看起来非常方正。更不用说这些恐龙的喙覆盖着有脊角的角质鞘,这使得它们在生活中更像铲子的形状。我没有预料到这个想法会流行起来,但是在2012年,我建议我们应该把“鸭嘴龙”称为“铲嘴龙”。

然而,数十年的古生物科普很难颠覆,即使我尽可能地使用铲嘴龙,但大多数时候我都被告知要改回鸭嘴龙以避免混淆。我认为古生物学家达伦·内什在2018年提出的放弃鸭嘴龙的建议也没有流行起来。但至少这个想法在技术文献中已经趋同发展。古生物学家阿尔伯特·普列托-马尔克斯、乔纳森·瓦格纳和托马斯·莱曼已经命名了他们称之为来自德克萨斯州的“铲嘴”鸭嘴龙

这种新命名的恐龙,发现在7600多万年前的地层中,被称为阿奎拉鼻龙。从表面上看,这种白垩纪恐龙看起来像随后出现的近亲物种。如果你熟悉格里波龙克里托龙,你就知道大概的样子了,这种相似之处有助于表明鸭嘴龙在其早期进化过程中有骨质冠,这些装饰在一些后来的谱系中得到了扩展,而在另一些谱系中则完全消失了。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种恐龙的嘴巴。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阿奎拉鼻龙的下颚很奇怪。普列托-马尔克斯及其同事写道,构成它的两块骨头又长又向两侧倾斜,使得这两块骨头在前面形成一个 W 形。它一点也不像鸭子。这是一只宽鼻恐龙,研究人员将这种恐龙重建的下喙形状描述为“两个并排铺放的泥刀”。上颚可能形成一个垂直的铲子,而下喙则水平突出,形成了一套奇怪的中生代沙拉钳。

为什么阿奎拉鼻龙进化出宽阔的头骨和铲形喙是另一个问题。普列托-马尔克斯及其合作者认为这些可能是进食的适应性特征。也许阿奎拉鼻龙像铲齿象(如板齿象)一样用喙舀起植被。但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事实证明,“铲齿象”可能实际上是锯齿象,它们使用扁平的特殊牙齿来切割坚硬的植被,而不是用泥刀铲起一口口的柔软植物。我们当然可以识别出已灭绝动物身上的结构,这些结构让我们想起我们发明的工具,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动物会以我们立即设想的方式使用它们的解剖结构。阿奎拉鼻龙当然很不寻常,但这只恐龙究竟是如何在茂盛的白垩纪世界中谋生的,仍有待观察。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