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鸭嘴龙外形犀利

在戈壁沙漠发现的化石揭示了一种不寻常的食草动物。

Gobihadros

鸭嘴龙戈壁鸭龙的复原图。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找到一块好的恐龙化石很难。

我之前曾将责任归咎于《侏罗纪公园》,因为它普及了一种观点,即古生物学家经常发现令人惊叹的、完整的、有关节的恐龙骨骼。事实 需要更多固化剂,以及诸如“其余部分在哪里?”之类的令人沮丧的疑问。但博物馆也有自己的作用。我们希望看到恐龙被完全复原——不仅仅是骨骼的后半部分——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印象,即找到一块完整、清晰且未变形的恐龙化石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也许“完整”这个词甚至不应该用来指代恐龙化石。在成岩作用造成损失之后,丢弃了一些硬组织以及我们都希望看到的额外软组织残余,通常很难确切地说什么是完整。这就是为什么古生物学的解剖学方面始终是一门比较科学,新的发现会与之前看到的内容进行比较。一个骨骼中缺失的部分可以用亲缘物种的骨头来代替,作为工作假设和占位符。而且,时不时地,幸运的发现有助于为骨骼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素材。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古生物学家 Khishigjav Tsogtbaatar 和同事刚刚描述的鸭嘴龙蒙古戈壁鸭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技术上讲,这种大约 1 亿年前的恐龙是一种“非鸭嘴龙类鸭嘴龙”。这意味着它属于俗称鸭嘴龙的铲状喙食草动物大家族,但缺少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会使这种恐龙更接近著名的明星,如副栉龙埃德蒙托龙。换句话说,戈壁鸭龙介于鸭嘴龙更像禽龙的祖先和后来的物种之间,无论是在时间和解剖结构上都是如此。

Tsogtbaatar 和其他作者描述的一组精美的遗骸强调了这一点。戈壁鸭龙是首次在中亚晚白垩世发现的此类恐龙,拥有大量遗骸,包括有关节的头骨,为这种食草恐龙及其近亲提供了罕见的图像。戈壁鸭龙似乎不仅显示出与后来的鸭嘴龙的一些趋同特征,表明颌骨和髋部的特征不止一次进化,而且这种鸭嘴龙还具有与其更古老的近亲相似的拇指棘。这使得戈壁鸭龙成为专家有时所说的镶嵌体——一种与同一组中早期和后期的物种都有显著相似之处的动物,但仍然属于自身进化分支,而不是被置于一条直线进化线上。

从多个标本中重建了从鼻端到尾巴的戈壁鸭龙,它与之前命名的亲属,如巴克龙吉尔摩龙一起进入了家谱。因此,戈壁鸭龙成为一个重要的比较点,也许可以揭示鸭嘴龙是如何繁荣起来并成为晚白垩世生活的标志性组成部分。恐龙本身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知道这一点,但是,由于我们 1 亿年后所拥有的后见之明,我们可以感知这种精美的恐龙是如何融入鸭嘴龙历史的。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