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古生物学家有时将鸭嘴龙称为“白垩纪的牛”。这些铲形喙的草食动物很常见,数量众多,而且说实话,它们至少部分因成为当时食肉巨头的食物而闻名。它们尝起来是否像牛肉,这是一个超出我们目前能力范围的问题,但似乎它们对于当时同地点的顶级掠食者霸王龙来说足够美味。来自蒙大拿州的被咬过的骨头表明,即使是幼年霸王龙也喜欢鸭嘴龙的味道。
这块化石,由古生物学家约瑟夫·彼得森和卡森·道斯描述,属于在怀俄明州卡特县的地狱溪地层中发现的部分鸭嘴龙骨骼。这是一块尾椎骨,或者说是尾巴的一部分,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骨头上有两个椭圆形的穿刺痕迹。这些不是被错误的镐或准备工具造成的。这些是咬痕。问题是谁在咬。
白垩纪晚期的蒙大拿州是各种食肉动物的家园。那里有大小不一的猛禽、鳄鱼,当然还有霸王龙。穿刺痕迹的形状排除了前两组。驰龙科的牙齿太小,形状不匹配,鳄鱼的咬痕会留下不同的图案。彼得森和道斯写道,这使得霸王龙成为最大的竞争者,但这个白垩纪的犯罪现场不是由成年个体造成的。这是一个青少年所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购买订阅可以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霸王龙是我们所知的样本最多的恐龙之一,包括代表从幼年到成年的各个生命阶段的化石。特别是“简”的骨骼,是我们能看到的青少年霸王龙的最好状态。(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矮暴龙”是一种小型霸王龙,可能是一个嫌疑对象,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种恐龙存在。被认为是“矮暴龙”的标本与我们对幼年霸王龙的预期完全一致,这仍然是科学的现状。)而且,幸运的是,“简”的牙齿与鸭嘴龙椎骨上的咬痕非常匹配。这个年轻人咬得足够用力,在骨头上留下了印记。
这给霸王龙的故事增添了一个新的波折。“暴君之王”确实统治着它的环境——它是地狱溪和类似地层中唯一的大型食肉恐龙。部分原因可能是霸王龙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如此之大,这意味着幼年和亚成年霸王龙可能占据了通常由其他食肉恐龙物种占据的生态空间,也许会在它们长大时吞食不同的猎物。但是咬痕和“简”的下颚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明,最晚到11岁左右,幼年霸王龙已经开始最大限度地利用尸体。它们还没有成年个体的碎骨咬合力,但它们在咬深和刮骨方面并不一定害羞。这是为了进一步分解尸体,以其他恐龙很少能做到的方式粉碎猎物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