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尽管期刊影响因子(JIF)有很多缺点(参见第一部分),但它仍然被认为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有影响力的指标,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文章对于研究人员的学术生涯至关重要。
提醒:计算期刊的2010年JIF,例如:
JIF = (2010年对2009+2008年文章的引用次数) / (2008+2009年发表的“可引用”文章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JIF 最初是帮助图书管理员进行订阅决策的工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作者、读者和编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界的兴趣也随之增加。在过去三十年中,关于 JIF 的论文越来越多(图 1)。
不同领域,不同的 JIF
不同学科的 JIF 差异很大。处理专业或应用领域的期刊的 JIF 通常低于纯粹或基础领域的期刊(图 2)。平均文章参考文献数量与每个领域的引用影响相关。例如,生物化学文章的引用量是数学文章的两倍。
JIF 也与每篇文章的作者人数相关,因为一篇文章的作者越多,被自我引用的机会就越大。一项对《柳叶刀》文章的研究发现,即使在同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的作者平均比被引用次数最少的文章多 3-5 倍。因此,每篇文章约有两位作者的社会科学的引用影响低于每篇文章有四位以上作者的基础生命科学。艺术和人文期刊的 JIF 非常可怜,因为这些领域的学者很少引用期刊文章。JCR《文化研究》类别中最高的 2010 年 JIF 为 0.867。
TR 最近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图书引文索引。它目前涵盖 2005 年及以后出版的 30,000 本图书,并且每年将增加 10,000 本新书。当然,这意味着 2005 年之前的所有图书引文仍将不被注意,但至少这总比没有好,我们或许最终会看到一些人文学科的覆盖。
溺水在一个平均深度为一米的水池中。
当研究人员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时,即使他们自己的文章很少被引用,或者根本没有被引用,他们仍然可以享受该期刊的声望。反之亦然:一篇被广泛引用的文章可以使 JIF 大幅提高,尤其是在小型期刊中。一项对三份生物化学期刊的研究表明,该期刊 50% 的引用来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 15% 的文章,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的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被引用次数多 10 倍。文章可以在同一期刊上发表,并具有完全不同的科学影响(当然,以引用次数衡量)。
两年引用窗口
JIF 的常规引用窗口为两年。它有利于快速发展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文章被迅速引用,但也很快过时。在发展较慢的领域中,引用积累速度没有那么快,期刊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会有更高的 JIF。如果我们查看 200 种化学期刊的平均 JIF 图表(图 3),我们会看到五年 JIF 曲线更平滑,而两年曲线变化很大。这意味着具有不同两年 JIF 的期刊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更相似的影响。
“快报”期刊,其文章通常较短,往往在两年窗口期内获得更多引用。另一方面,评论期刊的引用积累速度较慢。然而,评论往往会获得如此多的引用,以至于即使它们在短引用窗口期内获得的引用量的一小部分也使评论期刊的 JIF 相对较高。Campanario(2011 年)比较了两年和五年的 JIF,发现较长的引用窗口增加了约 72% 期刊的 JIF,但降低了约 27% 期刊的 JIF。
自我引用
关于期刊自我引用是否应该纳入 JIF 计算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自我引用不排除在 JIF 之外,但自我引用率过高的期刊有时会受到“惩罚”,并在一段时间内被排除在索引之外。期刊自我引用的比率因学科和期刊而异,但一般来说约为 20%。如果我们谈论的是专业期刊,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这就是为什么编辑有时会撰写包含数十个自我引用的社论的原因……
总结
JIF 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粗略指标(我不会说它是衡量质量的指标)。它是在历史上某个时期为某些用途而设计的,并且,嗯,可能已经被夸大了。多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修正意见,但大多数修正意见都停留在文献计量期刊中,而没有影响到一般的科学界。许多研究人员将 JIF 视为最终衡量标准,但人们必须记住,它只是科学衡量指标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期刊 JIF 对单个文章或研究人员的质量几乎没有说明。正如 Seglen(1997 年)所说,“评估科学质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Amin, M, & Mabe, M (2007). 影响因子:使用和滥用。《出版视角》。
Archambault, E., & Lariviere, V. (2009). 期刊影响因子的历史
突发事件和后果 《科学计量学》(79),635-649 DOI:10.1007/s11192-007-2036-x
Seglen, P. O. (1997). 为什么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应该用于评估研究 《英国医学杂志》(314)DOI:10.1136/bmj.314.7079.497
Kostoff, R. N. (2007). 《柳叶刀》杂志中被高度引用和被引用较少的医学文章之间的差异 《科学计量学》,72`3,513-520 DOI:10.1007/s11192-007-1573-7
Campanario, J. M. (2011). 使用获得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
经典的两年引用窗口与五年引用窗口 《科学计量学》 DOI:10.1007/s11192-010-0334-1
Vanclay, J.K. (2012). 影响因子:过时的伪影还是期刊认证的垫脚石?《科学计量学》 DOI:10.1007/s11192-011-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