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提高酒精税

使其更难以负担可以减少暴力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她从我们的团体治疗中消失了。其他小组成员告诉我,她被丈夫严重殴打并需要住院治疗。后来我得知她的丈夫当时喝醉了。我希望这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酒精是针对他人和自残的暴力的常见诱因。

多个国家已经证明了酒精和暴力之间的这种联系,并且在美国有可靠的证据。美国近三分之二的亲密伴侣暴力事件发生在酗酒的情况下。饮酒会增加身体暴力的发生。酒精使用还会增加暴力的严重程度。这些发现导致世界卫生组织得出结论,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酒精使用会增加亲密伴侣暴力。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女性。

儿童也受到伤害。酗酒的父母更可能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住在酒吧或酒类商店较多的社区的儿童更容易受到虐待。事实上,在美国向儿童保护服务机构报告的每十起儿童虐待案件中,就有一起来自于施虐者饮酒。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美国,对枪支暴力的常见描述涉及到毒贩、恐怖分子或精神错乱的人。但就在我们眼皮底下,酒精在枪支暴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男性死于与酒精相关的枪击事件的可能性与酒后驾车事故一样高。为了防止酒后驾车,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拥有枪支的情况下喝醉同样是危险的情况。事实上,许多州允许顾客携带枪支进入提供酒精的场所。很难因为喝醉或犯下与酒精有关的刑事犯罪而被吊销许可或甚至被禁止获得携带枪支的许可证,而酒后驾车的法律则非常严格。

作为一名精神健康服务提供者,我经常看到受酒精影响而考虑或试图自杀的患者。自杀往往是一种冲动行为,当清醒时,许多患者会后悔自己的自杀行为。不幸的是,酒精中毒会增加人们尝试使用枪支自杀的风险,而枪支是美国最致命的自杀方式。这种冲动是酒精与暴力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因。酒精会让人失去抑制并损害判断力,导致糟糕的选择。显然,饮酒并不总是会导致暴力,也不是发生暴力的先决条件。但酒精和实施暴力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否认的。

此外,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暴力会导致未来的暴力,以及亲密伴侣暴力受害者和父母酗酒的儿童的药物滥用。经历过暴力的伴侣和儿童都更有可能在以后滥用酒精。童年时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更有可能在成年后进入虐待关系。这种不幸的后果可能会将受害者带入危险的境地,在那里他们更有可能再次受害。

但如何减少酒精消费?医生应该始终询问酒精使用、暴力以及获得枪支的情况。虽然这些问题不会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医生有权利提问,但58%的内科医生从未问过患者家中是否有枪支。除了医疗提供者的不情愿之外,时间限制、患者对酗酒问题的缺乏洞察力以及保密都是常见的障碍。至少,医疗专业学校应将暴力和酒精滥用的筛查和简短干预纳入其课程。

研究表明,与其仅仅依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个人互动,不如采取广泛的酒精税收措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酒精税收没有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这使得酒精成为几十年来最实惠的商品。酒精,尤其是酒吧,供应量越高,亲密伴侣暴力和儿童虐待的风险就越高。对酒精征税会降低经济上的可负担性。

一项荟萃分析总结了112项研究的结果,发现提高酒精价格会减少酒精消费。居住在酒精税收更全面的州的人们不太可能酗酒。2011年,马里兰州将酒精销售税提高了3%。该税收与该州酒精购买量的减少有关。与美国其他州相比,那里的饮酒量少了很多。此外,还有其他好处,例如该州淋病病例的减少。在伊利诺伊州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最终,酒精消费减少会导致暴力减少。事实上,提高税收对减少暴力的影响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

与许多其他预防措施相比,对酒精征税在政治上更容易实现。鉴于当前的政治气候,它比枪支管制措施更有可能获得通过,尤其是在保守州。税收比大多数其他酒精消费干预措施更有效,并且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实施成本。各州可以使用产生的收入来支持援助暴力受害者的项目。此外,税收对青少年饮酒的影响更大,从而降低青少年在未来出现酗酒问题的几率。重要的是,税收不需要饮酒者主动改变他们的行为,例如提高他们的拒绝技巧。反对对酒精征税的常见论点包括它会对穷人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这一点已被驳斥。此外,总的来说,减少酒精供应并不会导致人们使用其他毒品。

如果我们认真对待预防暴力,政策制定者就需要推行酒精税收。暴力会摧毁身体和精神,并且会自我延续。对酒精征税并不复杂,是减少暴力的最佳政策机制之一。忽视采取行动是不可接受的。

Kunmi Sobowale, M.D. is a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emel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His education includ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D.), Stanford Inter-University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and Yale University (B.A.,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He completed his psychiatry residency at the Yale School of Medicine. Follow him on Twitter @KMSob .

More by Kunmi Sobowal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