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谈:感恩节晚餐的社会认知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众所周知,在经过六年辩论后,当白头鹰被选为美国的象征时,本·富兰克林表示失望,认为应该选择火鸡。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

“事实上,相比之下,火鸡是一种更值得尊敬的鸟,而且是真正的美国本土鸟类……此外,它虽然有点虚荣和愚蠢,但却是一种勇敢的鸟,如果英国卫队的掷弹兵胆敢穿着红色外套入侵它的农场,它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火鸡是一种相当愚蠢的鸟,除了蹒跚而行、偶尔发出“咯咯”声以及炸成金黄色美味之外,没什么技能。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家养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实际上可能非常聪明,至少在社会认知方面是这样呢?无论是否是传说,本·富兰克林可能在“勇敢的鸟”方面说对了一些。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持续报道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像许多鸟类一样,野生火鸡是群居动物。孵化后约六个月,来自同一窝的雄性会分开并形成一个兄弟姐妹群体,这个群体通常会持续一生。像任何其他兄弟姐妹群体一样,它们彼此非常忠诚,对外人极其排斥。而且,像大多数群居动物群体一样,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存在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如果一只外来火鸡误入森林的错误区域,随之而来的战斗将不会好看。羽毛会乱飞,喙会啄击。然而,在这样的火鸡冲突中可能遭受的任何伤害通常都不是特别危险或危及生命的。但家养火鸡的情况就不同了。虽然它们也表现出彼此之间的攻击性行为,但啄击造成的伤害要严重得多,可能导致死亡或需要对鸟类进行早期安乐死。

瑞士科学家 Buchwalder 博士和 Huber-Eicher 博士写道:“假设个体识别能够建立稳定的等级制度,有人认为,大型鸡群不断尝试建立统治地位,导致高水平的攻击性。”问题是,家养火鸡生活在如此庞大的鸡群中,以至于识别鸡群中的每个成员以及区分鸡群成员和外来者的神经计算和记忆需求可能太高,导致失败。事实上,家养火鸡的生活鸡群比它们的野生祖先(群体最多包含 20 只个体)要大得多,但尚不清楚它们是否能够区分群体内成员和群体外成员。Buchwalder 和 Huber-Eicher 推断,如果家养火鸡优先将攻击性行为指向不同鸡群或社会群体的成员,那么它们可能确实能够区分个体。

从育种者那里购买了 32 只六周大的小火鸡,并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八只,每组都有自己的围栏。围栏的布置方式使得不同组之间无法看到彼此。七周后,当火鸡 13 周大时,从两个不同组中随机选择的四只雄性火鸡被放入稍大的实验围栏中一个小时。这意味着每次试验包括八只雄性火鸡:一组四只,另一组四只。每组与每个附加组进行了一小时的试验,每组进行三次试验,总共进行六次试验,试验持续了三天。整个围栏都被录像,研究人员收集了每只个体之间攻击性互动(打斗、攻击性啄击和奔跑跳跃)的数量和持续时间的数据。

在所有六次试验中,共观察到 61 次全面的打斗。其中 56 次打斗发生在非群体成员之间,只有 5 次打斗发生在群体成员之间。此外,在非群体成员之间观察到 157 次攻击性啄击(未升级为打斗),而在同一群体成员之间仅观察到 15 次啄击。同样,在非群体成员之间观察到 58 次跳跃,而在同一群体成员之间仅观察到 13 次跳跃。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很明显,13 周大的家养火鸡能够区分群体内成员和群体外成员,但尚不清楚它们是否在个体基础上识别其他成员,或者是否存在群体成员共有的其他特征,这些特征更普遍地提供关于群体成员身份的信息。有必要进行更多研究来区分这些可能性。此外,该实验仅使用了四只雄性的群体。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检测陌生火鸡的能力可能会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阐明这个问题。

谁会在意家养火鸡的社会认知?好吧,火鸡养殖户应该在意。火鸡之间的打斗不仅有可能严重降低它们短暂生命期间的生活质量(如果您好奇,是 16 周),而且还会给火鸡产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为了确保火鸡的相对幸福,火鸡养殖户最好将鸡群彼此隔离,至少在它们长得足够肥胖可以被屠宰并在全国各地的感恩节餐桌上食用之前是这样。

所以,明晚,当您切开金黄色的烤火鸡时,请花点时间欣赏这些美味鸟类的复杂社会认知能力。家养火鸡不仅仅是与土豆泥和蔓越莓酱搭配得很好:它们可以区分群体成员和陌生火鸡。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人类婴儿在19 周大之前还不能可靠地区分不熟悉的人脸!

Buchwalder, T. (2003)。关于家养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攻击性互动的简短报告。《应用动物行为学杂志》84 (1), 75-80 doi:10.1016/S0168-1591(03)00149-7

火鸡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柱状图转载自Buchwalder 和 Huber-Eicher (2003)

关于作者 Jason G. Goldman 是发展心理学博士生四年级,就读于南加州大学。他的研究重点是心智的进化和结构,以及不同的早期经历如何影响先天知识系统。为了研究这些问题,他对三类人群进行了研究:成年人、非人类成年动物和非人类幼年动物。对每类人群的研究都允许提出关于认知进化和发展的独特问题。他还是ResearchBlogging.org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编辑,并且是网络上最佳科学写作年度选集《开放实验室》2010 年版的编辑。他撰写了深思熟虑的动物博客,并且可以在 Twitter 上找到他:@jgold85

此处表达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众科学,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众科学'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