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难以企及?看看一万小时的练习能否让你成为专家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实验可能需要数千名志愿者和数十年的努力

在“科学难以企及?”系列中,我采访了科学家们,了解他们渴望探索但认为无法研究的想法。例如,它们可能涉及超出可能性的机器,例如像太阳一样大的粒子加速器,或者它们可能是完全不道德的,例如涉及人类的致命实验。本专题旨在探讨科学中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和棘手的问题。“科学难以企及?”结尾的问号表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联合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能中心研究员,以及《看不见的大猩猩:我们的直觉如何欺骗我们》一书的合著者,该书于 6 月 7 日发行平装本。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想法: 一万小时的练习可以使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 安德斯·埃里克森 提出,并由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在他的著作《异类》中普及——已经非常流行,以至于曾经是商业摄影师的 丹·麦克劳克林 辞掉了工作,并试图 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但是,对于成为专家来说,练习和天赋哪个更重要?

查布里斯说:“认知心理学中流行的理论,可以追溯到研究国际象棋大师的 阿德里安·德·格鲁特,以及后来研究音乐和体育等其他领域的安德斯·埃里克森,认为专业知识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练习了多少,并且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能让某人更容易成为专家。”“如果这是真的,那是一件积极的事情——没有什么能阻止我,比如说,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

查布里斯指出:“然而,很多人当然觉得 难以置信 这种观点,如果你和教孩子下国际象棋的教练谈谈,他们确实认为有些人更有天赋,有些人天赋较差。”“练习理论与直觉相冲突,虽然科学家不依赖直觉而是数据,但当直觉与数据冲突如此之大时,也许应该进行更多的实验。”此外,“专家比新手练习更多的事实并不能证明练习本身就导致了专业知识。”

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实验是让数千名志愿者每人花费 10,000 小时练习一项随机分配的技能,看看他们是否真的成为专家。“结果可能非常非常重要,”他说。“结果可能会真正影响我们思考教育的整个方式。”

问题: 招募一位愿意花费 10,000 小时练习一项技能的志愿者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招募数千人进行一项明确的实验,以解释可能影响他们是否成为专家的无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更加困难,更不用说可能非常昂贵——例如,让 2,000 名志愿者以每小时 10 美元的价格练习一项技能 10,000 小时将花费 2 亿美元,查布里斯指出。

随机分配志愿者也可能不太顺利。“你要志愿奉献你生命中的 10,000 个小时,想象一下你对分配给你的任务不满意的情况——‘恭喜你,史密斯先生,您被选中成为一名采购经理大师,’”查布里斯说。

年龄可能是一个主要的混淆因素。“有论点认为,你越年轻,你的大脑就越容易吸收技能,我不确定在我们的社会中,父母是否真的会同意随机分配孩子学习一项技能,”查布里斯说。其他挑战将包括如何判断参与者是否是专家,以及确保所有志愿者的教学质量保持一致。

最大的担忧可能是在分析天赋或练习哪个更重要时,忽略了一个潜在的关键贡献因素。“你可以查看 100 个不同的要素——个性、认知能力、社会经济考量、饮食、基因等等——但也许你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因素,”查布里斯说。考虑到这样一个实验的规模,很难再次尝试并解释研究人员第一次错过的任何事情。

解决方案? 查布里斯说:“就我所知,该领域正处于僵局。”“一方面,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认为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在《魔鬼经济学》和其他书籍中将其呈现为 福音真理,另一方面,人们同样确信天赋是关键。”

尽管如此,在某些领域,这种争议可以得到解决,例如国际象棋,“在国际象棋中,你可以使用客观的等级评定系统来衡量成功水平,并且有相当客观的方法来评估一步棋的好坏,”查布里斯说。此外,“你可以通过制定教师可以遵循的手册来教育他们的国际象棋学生,从而减轻教学和指导质量的影响。”

他说:“我可能会寻找一些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人们可以将学生随机分配到国际象棋教育计划和其他对照条件,并在前后对他们进行广泛评估。”“我们可能无法达到 10,000 小时,但我们可能能够接近,以模仿理想的实验。”

图片来自 他的网页 的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

*

如果您有想推荐我采访的科学家,或者您是一位科学家,并且您有一个您认为科学可能难以企及的想法,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

通过关注 #2hard4sci 标签,在 Twitter 上关注 科学难以企及?

关于作者:查尔斯·Q·崔《大众科学》的常驻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发表在《纽约时报》、Science、Nature、WiredLiveScience 等刊物上。在业余时间,他游历了七大洲。在 Twitter 上关注他 @cqchoi

所表达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众科学.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