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星际旅行:现在就建造星际飞船!》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书评

《星际旅行》,由杰克·麦克德维特和莱斯·约翰逊编辑。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ISBN-13:9781451637786

出版社:Baen Books

出版日期:2012年5月29日

我最近了解到,写一本关于人类殖民太空的书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付出真正的努力来想象人类在未来几个世纪中蓬勃发展——或者至少以某种非准中世纪、后崩溃的形式生存下去。但是,虽然搁置当前的冲突来审视更美好未来的余烬感觉有些冷酷无情,但我们只需要看看窗外,就能看到不为未来着想的后果。人类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我们物种的时间深度,我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拥有过去。如果未来是由过去构建的,如果我们想要拥有一个可以忍受的未来——包括将太空殖民化作为人类智人属的保险政策——我们最好现在就开始思考那个未来。

思考遥远的未来通常被归类为“科幻小说”或现在更流行的“思辨小说”。无论哪种方式,这类文学都面临着双重危险。一方面,专注于人类太空殖民技术的故事感觉脱节且没有人情味,因为当然,这些技术只是将人类从地球分散出去这一更大项目的工具。另一方面,专注于太空殖民的人文领域的故事可能会让人感觉像是在逃避现实,忽略了大量的技术问题,而只是重演古老的人际关系戏剧。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创作一个既具有技术现实感又不“失去”人性的故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星际旅行》中的许多故事都符合这一要求。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许多关于将人类从地球向外扩散所需的令人兴奋和清晰的科普文章。作为一名对人类长期未来感兴趣的人类学家,我的重点是太空殖民的人文维度(尽管我对所涉及的技术很着迷;它们与人类适应性一样重要,就像包括 250 多万年前的石器工具在内的任何人工制品一样)。我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评论《星际旅行》的;它在人类适应地球以外宇宙的维度方面有什么贡献?

小说

《选择》探讨了人类殖民者在长期冬眠后抵达潜在世界时,最初在许多方面可能要使用许多 19 世纪技术的现实,以及他们带来的思维方式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这个故事突出了外星人不会复制美国郊区生活的事实,我们应该准备好改变我们的期望。这个故事由莱斯·约翰逊撰写,他是美国宇航局乔治·C·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高级概念办公室副经理。

科幻小说巨擘本·博瓦的《老人的国度》演绎了人类与其自身创造物斗争的常见主题,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可能会因其根深蒂固的行动规则而危及太空殖民者。这里的斗争与科幻杰作《2001:太空漫游》中鲍曼与哈尔的斗争一样引人入胜。也许是因为人工智能比星际飞船更接近今天的现实,所以这个场景有一种特别直接的感觉。

本书的合编者、星云奖得主杰克·麦克德维特的《露西》引人入胜地暗示,人类对工艺、阴谋甚至叛逆的偏好很可能会——即使是偶然地——被编程到我们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中,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中一些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人工智能选择自行航行到深空的想法既令人不安又令人着迷。

科幻小说作家查尔斯·E·甘农的《卑微的生物》想象了遥远未来的星际航行,那时人类已经在宇宙中广泛传播,以至于地球被视为神话,而前往遥远恒星系和行星的航行被用来流放在无休止的征服战争中被击败的氏族。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即为了迫使人类使其智慧与其技术智能保持一致而故意破坏技术。

路易丝·马利的《设计缺陷》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的技术如何,我们都不能在地球上等待人类“完善自身”后再奔向星辰;我们是社会灵长类动物,应该预料到我们的物种在社会等级、自我膨胀和剥削方面有一定的倾向。但我们也具有同情心和合作能力,我们的一些文化已将这些倾向编入重要的文化行为准则中。我乐观地认为,尽管偶尔会出现黑暗,但我们善良的本性将始终占上风,启蒙运动不会轻易被重新装回瓶子里。

雨果奖、星云奖和轨迹奖得主迈克尔·毕肖普贡献了《通往“雪之国”的二十盏灯》,想象了一个非西方文化走向星辰的引人入胜的场景;我们发现,无论他们的哲学表面上多么不同,所有文化都必须应对物质存在的现实——例如,轨迹和燃料消耗。这个故事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在结尾,古老的传统——散沙坛城——被达赖喇嘛改变以纪念某个新的场合。这让我想起,仪式和象征的适应性力量不仅限于它们作为传统不变提醒的价值,还在于它们的可变性,仪式改变的行为本身也具有意义,因为它“打破了传统”,但以文化上可接受的方式。外星殖民者最好了解人类学已经了解到的文化是什么,以及文化如何通过使我们的行为适应新环境来发挥作用。

在莎拉·A·霍伊特的《巨轮与智慧老猫头鹰》中,我们遇到了太空殖民小说中另一个熟悉的比喻,即一艘巨型星际飞船进行着多代人的航行,飞船上的居民几乎忘记了他们的起源地——地球——和他们的目的地。罗伯特·海因莱因 1941 年的同主题经典故事《宇宙》探讨了异端分子如何突破飞船未经质疑的传统,揭示飞船并非它自身的宇宙,而实际上是一艘巨大的飞船在浩瀚的太空中疾驰……从某个地方来,到某个地方去。《巨轮与智慧老猫头鹰》中的星际飞船居民也做出了类似的惊人发现,这次是因为他们的祖先预料到了此类困境,并将解决这些困境的指示编码在童谣中。

五次雨果奖得主(和 35 次雨果奖提名!)迈克·雷斯尼克在《海妖之歌》中勾勒出了未来关于太空旅行的神话的起源,其中一些更神秘的神话可能会成为未来探险家的动力。目前,我们积累了少量用于构建此类神话的素材,包括阿波罗 13 号令人震惊的抢救、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可怕的最后时刻,以及人们在月球上行走甚至睡觉和做梦,正如艾尔·雷纳特的关于阿波罗任务的梦幻般的视频纪录片《为了全人类》(1989 年)中所讲述的那样。阅读《海妖之歌》让我想起了雷纳特的电影,以及它对早期太空探索的人性化展现。

非小说

前天文学教授、美国宇航局顾问和多本太空探索技术书籍的作者格雷戈里·马特洛夫博士撰写的两篇文章中的第一篇《反物质星际飞船》清楚地描述了什么是反物质、如何制造反物质,以及如果可以利用反物质,为什么它在用作星际飞船推进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虽然大规模制造和控制反物质超出了我们当前的技术水平,但它们为高速星际飞行的巨大能源需求带来了希望,并提醒我们基础物理研究的重要性。马特洛夫博士的第二篇文章《聚变星际飞船》阐明了聚变动力是如何工作的,并证明考虑到聚变动力每单位燃料产生的能量大约是任何化学(例如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百万倍,它是近期星际驱动最有可能的能源。未来的聚变驱动器可以从重型屏蔽星际飞船后部处理的少量质量中获得推力——这个想法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了——或者通过像鲸鱼从海水中过滤浮游植物一样,在前进过程中收集星际氢气进行处理。这两种想法都有其问题,但仍在继续研究,聚变是共同点。顺便说一句,这是我读过的第一篇让我清楚、深刻地理解爱因斯坦方程 e=mc^2 意义的文章。

莱斯·约翰逊博士(美国宇航局乔治·C·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高级概念办公室副经理)在《太阳帆和束能帆》中介绍了太阳帆这个引人入胜的概念,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个概念,或者至少在一部科幻电影中瞥见过。这个想法很简单;利用太阳风——从太阳辐射出的能量,它会推动它遇到的所有物体(尽管相对较轻)——来推动配备巨大轻型帆的星际飞船,就像风推动地球上的船只一样。与往常一样,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克服,但这个概念在数学上是合理的,甚至已通过测试模型在太空中得到证明,例如 2010 年飞掠金星的日本 IKAROS 探测器;正在进行的其他几项测试将继续完善这一原理。

理查德·奥博西的《伊卡洛斯计划》提供了历史,并描述了他参与一个研究团队设计载人宇宙飞船的过程,该飞船采用现代或近现代技术,能够到达太阳系以外的多个特定目标。奥博西是一位咨询物理学家,也是《英国星际学会杂志》的副编辑,他透露这个引人入胜的项目目前正在审查近 20 种可能的聚变驱动器。有趣的是,奥博西写道:“……快速浏览一下《伊卡洛斯》的设计者,就会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接近三十岁。因此,一个希望是,在项目完成后,一支由称职的星际工程师组成的熟练团队将应运而生,并且该团队将继续点燃星际飞行之梦……”

这句话提醒我,为了规划并成功实现人类从地球向外扩散,需要重视长期未来。

 

卡梅伦·M·史密斯博士在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人类进化。他曾在其著作《进化的事实》(普罗米修斯出版社,2011 年)和《移民到地球之外》(施普林格·普拉克西斯出版社,2012 年)中撰写过关于进化的文章。他的新书是太空定居点的技术基础:《太空人类学原理:建立人类太空定居点科学》(施普林格出版社,2019 年)。

更多作者:卡梅伦·M·史密斯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