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海特与道德矩阵:突破我们自以为是的思想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认识乔纳森·海特,弗吉尼亚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研究道德和情感。如果社会心理学是一项运动,海特将是菲尔·米克尔森或罗杰·费德勒——令人喜爱,观看有趣,并且是最优秀的之一。但使海特在学术界独一无二的是他真诚地尝试从他自己以外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人类道德。

道德是困难的。正如海特在他的网站上写道,“它将人们结合成追求胜利而非真理的团队。它封闭了反对者的心灵和思想,即使它使群体内部的合作和体面成为可能。” 虽然我们许多人在肤浅的层面上理解这一点,但海特将其铭记于心。他努力理解我们内在的自以为是和道德,将其视为各种心理模块的集合,以试图最终使社会变得更好。

我有幸拜访了他在纽约大学蒂施大厅的办公室(海特是斯特恩商学院的访问教授),与他谈论了他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写出他即将出版的书,《正义之心:为什么好人因政治和宗教而分裂》。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我的知识根源,”他解释说,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的伍迪·艾伦式的存在主义危机,这导致我在大学里主修哲学。” 除了认为哲学“在智力上很性感”之外,他还认为它可能拥有解决他关于人生意义的难题的答案。但是,正如海特坦率地承认的那样,“它并没有,哲学非常令人不满意。” 真正满足海特对理解人类的自然渴望的是社会心理学。“这太迷人了,”他报告说,“我在耶鲁大学本科时上了一些课后就迷上了。”

海特于1985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学位,并在美国劳工部找到了一份系统分析师的工作。两年后,他感受到了学术界的吸引力,开始考虑读研究生。“我开始申请计算机科学的学校,想着我会学习认知科学。但对我来说,一切都感觉不对劲;建筑物感觉不对劲,人也感觉不对劲。当我走进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系时,一切都感觉对了。我遇到了有趣的人,并决定申请。”

海特承认宾夕法尼亚大学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只申请了四所学校,而且没有任何人的推荐。” 幸运的是,对于他,以及最终对于心理学领域来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冒险录取了他。

海特最初觉得道德心理学“真的很枯燥”。他向我形容它“真的错失了问题的核心,而且过于理性”。这种情况在他二年级时发生了改变,当时他上了人类学家艾伦·费斯克的课程,并对道德情感产生了兴趣。“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积极起来,我就一直在这个领域工作。” 他在乔纳森·巴伦和艾伦·费斯克的指导下,于1992年完成了他的论文《道德判断、情感和文化,或者,吃你的狗是错的吗?》,探讨了道德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几年后,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找到了一份心理学助理教授的工作,并在那里任教至今。

他的下一个里程碑出现在2001年,当时他发表了《情感之犬及其理性之尾》,他称之为“我写过的最重要的文章”。 的确如此。它已被引用超过1100次,并在许多流行心理学书籍中被提及。最重要的是,它帮助道德心理学摆脱了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模型。海特用一种直觉和自动的层面来理解道德,取代了理性主义模型。正如海特在他的网站上所说,“我们不擅长以开放的心态思考道德问题,因此理性主义模型最终是对实际道德心理学的糟糕描述。”

他的文章也产生了象与骑象人的隐喻,这是他研究中的一个主要主题,他的第一本畅销书《幸福的假设》的读者会认出这个隐喻。这个隐喻描述了我们的无意识认知能力如何引导和控制我们的有意识思考。正如他在书中解释的那样,“头脑分为有时会冲突的部分。就像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一样,头脑中意识、推理的部分对大象的行为只有有限的控制。” 海特向我解释说,这个隐喻“实际上是在我的心理学101课程中开始的,当时我试图用我收集的引语来解释心理学。我认为分析它们会很有趣。因此,骑象人和大象是我提出的隐喻。”

可以肯定的是,海特的隐喻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柏拉图的车夫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就是几个例子。但海特的观点略有不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开始将无意识的心智理解为并非像弗洛伊德那样黑暗和压抑,而是直觉的、高度智能的,并且对于良好的有意识推理是必要的。“大象,”他提醒我,“真的很聪明,比马聪明得多。”

现在,海特正在为他的下一个大项目《正义之心》做最后的润色,该书将于2012年3月出版。在克里在2004年大选中失败后,他受到了启发撰写《正义之心》:“我认为他在进行道德呼吁方面做得非常糟糕,所以我开始思考如何应用道德心理学来理解政治分歧。我开始研究文化政治,并意识到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是如何生活在他们自己封闭的世界里的。” 正如海特在书中解释的那样,这些世界中的每一个“都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且情感上引人注目的世界观,很容易通过可观察到的证据来证明其合理性,并且几乎无法被来自外部人士的论点所攻击。” 他将它们描述为“道德矩阵”,并认为道德心理学可以帮助他理解它们。

为了理解构成这些道德矩阵的要素,海特与芝加哥大学的克雷格·约瑟夫合作。基于人类学家理查德·施韦德(他们都曾与他一起学习)的思想,他们提出了人类拥有六个普遍的道德模块或道德“基础”的观点,这些模块在不同的文化和时间中被不同程度地构建。它们是:关怀/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神圣/堕落和自由/压迫。海特将这六个模块描述为“具有六个味觉感受器的舌头”。 “在这个类比中,”他在书中解释道,“一种文化的道德矩阵有点像它的美食:它是一种文化构建,受环境和历史偶然事件的影响,但它并非如此灵活以至于一切皆有可能。你不能有一种基于草和树皮的美食,甚至不能有一种主要基于苦味的美食。美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必须取悦配备相同五种味觉感受器的舌头。道德矩阵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必须取悦配备相同六种社会感受器的正义之心。”

接下来,海特招募了他的弗吉尼亚大学同事布莱恩·诺塞克和研究生杰西·格雷厄姆,创建了一份问卷,以衡量特定政党的人们如何评价(就重要性而言)五个道德基础(他放弃了自由/压迫)。该问卷最终在网站www.YourMorals.org上得以体现,并且自那时以来已经收集了超过二十万个数据点。以下是他们的发现

这是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之间分歧的关键所在。如图所示,自由主义者比其他三个道德基础更重视关怀和公平,而保守主义者则或多或少地同等认可所有五个道德基础。这不应该太令人惊讶,自由主义者倾向于重视普遍权利并拒绝美国优越的想法,而保守主义者则不太关心最新的联合国宣言,更偏爱美国作为一个优越的国家。

除了在www.YourMorals.org上的项目之外,海特开始阅读政治心理学。凯伦·斯滕纳的《权威主义动力》,“传达了一些关于保护群体的关键见解,这些见解特别深刻,”他说。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的工作也至关重要。与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相反,正如海特在edge.org的一篇文章中解释的那样,涂尔干式的社会“将重视自我控制而非自我表达,义务而非权利,以及对自身群体的忠诚而非对外群体的关注。”

“在2007年或2008年,”海特描述道,“我开始感觉这里有些东西需要弄清楚。我以为我或许能够弄清楚道德的全部意义,并提出关于人类本性中这个巨大而隐蔽方面的统一理论。”

当他将涂尔干与达尔文联系起来,论证道德具有约束和蒙蔽作用时,谜题的关键部分出现了。他用来描述这个想法的隐喻是,我们90%是黑猩猩,10%是蜜蜂。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天生自私,但人性也关乎成为他所说的“群体性”。 他这样向我解释

“当我说人性是自私的时候,我的意思是我们的头脑包含各种各样的心理机制,这些机制使我们擅长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促进自身利益。当我说人性也是群体性的时候,我的意思是我们的头脑包含各种各样的心理机制,这些机制使我们擅长在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中促进我们群体的利益。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有时是优秀的团队合作者。” 这就是研究道德的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我们进化不仅仅是为了让我好好对待你或与你竞争,而且同时我们可以与他们竞争。”

《正义之心》所展现的内容最初是悲观的,但最终是乐观的。起初,海特提醒我们,我们都陷入了一个道德矩阵,在其中,我们的“大象”只寻找证实其道德直觉的东西,而我们的“骑象人”则扮演律师的角色;我们与拥有相似矩阵的人合作,变得思想封闭;并且我们忘记了道德是多元的。但另一方面,海特正在给我们一个选择:服用蓝色药丸,继续对你的世界观感到快乐的幻想,或者服用红色药丸,正如他在2008年的TED演讲中所说,“学习一些道德心理学,并走出你的道德矩阵。”

海特在TED上提醒大家,伟大的亚洲宗教在几千年前就抛弃了骄傲,服用了红色药丸。通过走出他们的道德矩阵,他们意识到,当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重视所有道德基础时,社会就会繁荣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阴和阳不是敌人,“它们都是必要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为了世界的运转。” 或者,类似地,为什么印度教中的两位大神,保护者毗湿奴(代表保守原则)和破坏者湿婆(代表自由原则)共同合作。

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做出决定了——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政治争吵困扰着美国;两党都不愿意合作和理解对方的观点。让我们希望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也许那时我们就能突破我们《正义之心》的束缚。

About Samuel McNerney

Sam McNerney graduated from the greatest school on Earth, Hamilton College, where he earned a bachelors in Philosophy. After reading too much Descartes and Nietzsche, he realized that his true passion is reading and writing about cognitive science. Now, he is working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writing about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He has a column at CreativityPost.com and a blog at BigThink.com called "Moments of Genius". He spends his free time listening to Lady Gaga, dreaming about writing bestsellers, and tweeting @SamMcNerney.

More by Samuel McNerney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