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拥挤的地方会让人发疯吗?

一种名为生活史理论的新理论工具提供了解答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您可能会想:是的,生活在拥挤的环境中肯定会让人发疯。原因可能要追溯到一些不幸的老鼠。

20世纪中期,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想看看过度拥挤会对老鼠的社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他将老鼠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让它们在相对较少的控制下繁殖。结果看起来像恐怖电影中的场景:同类相食、幼鼠死亡和完全的社会退缩,仅举几例。

卡尔霍恩的老鼠引起了公众的想象,并激发了对我们人类物种密度心理效应的大量研究。一些研究发现,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人确实表现出各种社会病态,就像卡尔霍恩的老鼠一样。但其他研究则不然。早期研究的回顾总结道,关于过度拥挤的普遍担忧可能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人口翻了一番。另一方面,关于密度心理效应的研究几乎消失殆尽。

我们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重新审视了这个旧话题,这次使用了一种名为生活史理论的工具。它讲述了所有动物如何在生命的任务中分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例如生长、交配和养育后代。环境的各个方面塑造了这些分配选择。

这与密度有什么关系?生活史理论最早的思想之一是,低密度环境(周围个体很少)会偏爱采用“快速”生活史策略的生物。这种策略侧重于快速繁殖和生育许多后代,但对每个后代的投入很少。简而言之,它侧重于现在,并将“数量置于质量之上”。

低密度环境有利于快速策略,因为它被认为拥有丰富的资源,且社会竞争较少。在这里,快速繁殖将允许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活在低密度环境中的动物也不需要对后代投入太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后代很容易独立生存。

但是,当环境变得拥挤,并且存在对资源和领土的激烈社会竞争时,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为了成功竞争,个体现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自己的能力。这通常会导致繁殖延迟。在人口稠密的环境中,一个人的后代也面临着更大的社会竞争。因此,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后代身上(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竞争力),而不是将资源分散到许多后代身上,可能更具适应性。

这种方法被称为“缓慢”生活史策略,它将“质量置于数量之上”。缓慢生活史策略还涉及一种为未来规划的心理,因为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培养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的问题很简单:更高的密度也会导致人们采用更缓慢的生活史吗?

我们以多种方式检验了这个想法。首先,我们收集了国家层面的人口密度以及与生活史相关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我们对美国50个州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在那里可以获得同等的数据。

的确,我们发现在各国和美国各州,人口稠密地区的人们表现出与缓慢生活史心理特征相对应的特征。他们更倾向于为未来计划,偏爱长期的、忠诚的恋爱关系,结婚较晚,生育较少的孩子,并且更倾向于投资于自己和孩子的教育。在考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等替代因素时,这些关系仍然成立。

为了看看短期情况下是否可能产生类似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在实验中,我们让本科生和稍微年长的成年人阅读一篇谈论美国人口增长的文章。阅读文章后,参与者报告了他们的恋爱关系和家庭规模偏好。我们发现,阅读密度文章的本科生更喜欢拥有少数忠诚的恋爱关系(而不是许多随意的关系)。阅读同一篇文章的年长成年人更喜欢生育较少的孩子,并对每个孩子投入更多(而不是对许多孩子投入较少)。

因此,在实验中,被引导思考人口密度增加的个体似乎也转向了更缓慢的生活史,其特征是将质量置于数量之上。 

我们中的许多人对拥挤的影响都有直觉。因此,预料到一些问题是有用的。例如,更高的密度总是会导致缓慢的生活史吗?不会。事实上,当高密度与不可预测的死亡或疾病相结合时,生活史理论预测将会出现更快速的生活史。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关键点是社会竞争的性质。假设是人类通常通过培养技能和能力(例如,通过教育)来竞争资源。但这可能并非总是如此。在竞争以致命暴力形式进行的环境中,我们再次预计更高的密度会导致更快速的生活史。

这些只是关于密度的许多未解答问题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思考和理解人口密度心理效应的新方法。此外,它阐明了人口密度可能如何在总体上成为不同社会和人类群体之间心理差异的基础。希望我们的研究将重新引起人们对密度心理影响研究的兴趣。

话虽如此,也许拥挤的生活确实会让人们有点发疯——但不是我们从卡尔霍恩的老鼠那里预期的反乌托邦式的方式。相反,它可能会让人痴迷于为未来规划、接受良好的教育、等待完美的浪漫伴侣,并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投入到那个让他们骄傲的孩子身上。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