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津巴布韦有超过80头极度濒危的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因犀牛角而被盗猎,是前一年的两倍,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现已决定在其下次会议上讨论这一情况。犀牛角在亚洲传统医学中价值很高,在中东被用来制作仪式匕首柄。津巴布韦糟糕的经济状况和多年的政治动荡使得盗猎成为一项利润丰厚且容易的操作。
CITES首席执法官约翰·M·塞拉尔说,犀牛“将列入CITES常务委员会的议程,该委员会将于7月初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一些媒体报道,例如中国新华社的这篇报道,声称CITES计划谴责津巴布韦的犀牛死亡事件,但塞拉尔说,“我们没有向津巴布韦传达任何启动公约遵守程序的意图。”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尽管如此,犀牛死亡人数的增加——截至2009年,至少已发现18头犀牛死亡——促使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管理局邀请该国军队帮助保护犀牛免受武装精良的盗猎者的侵害。据探索新闻报道,希望通过对一些犀牛进行24小时武装 guard来阻止或减缓盗猎率。
并非所有被盗猎的犀牛都被杀死。有些犀牛被麻醉,然后在它们睡觉时被砍掉犀牛角。《津巴布韦时报》刊登了一张特别令人毛骨悚然的此类犀牛照片。据该报报道,该国国家公园部门曾试图先发制人地为犀牛去除角,以降低它们对盗猎者的吸引力,但“这项政策已经失败,因为盗猎者继续杀死去角的动物。”去角是一个需要兽医参与的过程,并且必须每隔几年重复一次,因为角会重新长出来,去角不会伤害犀牛,但可能会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掠食者的攻击,这是根据1994年12月出版的《保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
即使有军队的协助,在一个像津巴布韦这样经济崩溃的国家保护犀牛也将是困难的。独立的津巴布韦自然保护任务组主席约翰尼·罗德里格斯说,“我们需要保护犀牛的主要东西是钱,所以如果有人可以帮助我们捐款,那将非常有帮助。”
在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次盗猎浪潮中,津巴布韦的黑犀牛几乎被 wipe out 殆尽,当时该国仅剩下42头犀牛。据美联社报道,种群数量在2007年上升到830头,但在2008年底又下降到740头。据估计,全世界黑犀牛的数量为3,600头。
图片:黑犀牛,通过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