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懒猴是生活在南亚的小型夜行性灵长类动物,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以及在传统亚洲医药中的使用,它们的生存风险日益增加。
根据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动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每年有数千只懒猴被捕获用于传统医药。在柬埔寨等国家,人们认为食用懒猴肉可以治疗麻风病。用懒猴制成的滋补品被宣传为治疗伤口和骨折,或帮助妇女在分娩后恢复体力的药物。在斯里兰卡,懒猴的身体部位被用来抵御“邪眼”或施加诅咒。懒猴的眼泪也是爱情魔药的成分之一。
懒猴也经常因宠物交易而被捕获——尽管它们有毒的咬伤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人类死亡。该研究发现,大多数作为宠物出售的懒猴都已被拔掉了牙齿。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九种懒猴物种中,有两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该名录还列出了所有种群数量正在下降的物种。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限制了八种懒猴物种的贸易,该公约限制了所有六种纤细懒猴(来自Loris属)的销售,并禁止交易三种蜂猴属懒猴物种中的两种(孟加拉蜂猴,N. bengalensis 和倭蜂猴,N. pygmaeus )。
研究发现,尽管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也通过法律保护这些灵长类动物,但惩罚措施很少且宽松。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懒猴在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公开出售。
TRAFFIC东南亚的克里斯·谢泼德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他在一份准备好的声明中说:“这些动物的公开贸易突显了执法方面的严重不足——法律被野生动物交易商无视,他们显然不怕法律的制裁。”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夜行性灵长类动物研究小组的首席作者安娜·内卡里斯指出了捕捉和交易这些动物如此容易的另一个原因:“当被人类发现时,懒猴倾向于静止不动,这使得它们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照片:Dan Bennett拍摄的懒猴,来自Flickr,根据知识共享许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