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作为拯救这个近乎灭绝的亚种的最后一搏,世界上仅存的八只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中的四只,几十年来首次在非洲生活。
世界上仅存八只北方白犀牛,直到最近都处于圈养状态。两只生活在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还有六只居住在捷克共和国的德武尔·克拉洛韦动物园;其中四只动物在周日被装箱空运到肯尼亚,人们希望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生活能够激发它们的繁殖能力。
北方白犀牛被认为在野外已经灭绝,自 2007 年以来就再也没有在圈养之外被发现过,当时仅报告过一次目击事件。像所有犀牛物种一样,它们的种群被猖獗的盗猎所摧毁,为了它们的犀角,犀角在传统亚洲医学中被珍视,并在中东被用作装饰性的匕首鞘。北方白犀牛也生活在受苏丹金戈威德民兵袭击困扰的地区,这使得保护最后的野生种群几乎不可能。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那么,为什么要将这些犀牛送回非洲——又为什么要现在送回呢?送回肯尼亚的犀牛包括一头 20 岁的雌性犀牛,名叫纳金,它是最后一头生育过的北方白犀牛,尽管那已经是 2000 年的事了。根据Sowetan的一份报告,德武尔·克拉洛韦动物园的官员希望“雌性犀牛的激素水平在非洲能够恢复正常,从而提高繁殖的机会。”
“我们计划给剩余的具有繁殖潜力的个体最后一次机会,让它们在野外安全的地方进行正常和规律的繁殖,”动物园园长达娜·霍莱科娃告诉BBC 新闻。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此举是个好主意。“在此时此刻转移它们毫无意义。这太少,也太迟了,”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的哺乳动物馆长兰迪·里切斯告诉美联社。
在这一点上,维持北方白犀牛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几乎没有希望。即使转移到肯尼亚的两只雌性犀牛最终确实生育了,它们也可能与其表亲亚种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杂交。现在的目标是传递北方犀牛的基因,这可以为南方表亲提供急需的对采采蝇传播疾病的抵抗力。事实上,根据国际犀牛基金会的说法,杂交这两个亚种是“保留其遗传物质的唯一剩余的选择”。
犀牛是否会对它们的“自然”环境做出反应还有待观察。在四只被遣返回国的犀牛中,两只雌性和一只雄性都是在圈养条件下出生的。
运输这四只犀牛的资金由澳大利亚高盛集团副主席阿拉斯泰尔·卢卡斯捐赠。费用尚未公开,尽管保护犀牛免受偷猎者侵害的安保费用每年将约为 9 万美元。
图片:在德武尔·克拉洛韦动物园圈养的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图片来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