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并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橙腹鹦鹉 (Neophema chrysogaster) 是世界上最极度濒危的鸟类之一,由于一种病毒威胁着其至关重要的圈养繁殖计划,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查尔斯·斯特大学的兽医学教授 Shane Radial 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袭击该计划的未确诊的胃病毒导致鸟类掉毛并削弱其免疫系统。Radial 说,由于圈养鹦鹉彼此生活得非常接近,“感染更容易从一只鸟传播到另一只鸟”。
大约 160 到 170 只橙腹鹦鹉生活在三个圈养繁殖计划的管理下:两个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分别在希尔斯维尔保护区和阿德莱德动物园;一个在塔斯马尼亚岛的塔鲁纳。Radial 没有指明疾病发生在哪个设施。另有 50 只这种鸟生活在野外。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病毒的性质尚未确定。一位未具名的科学家在国际传染病学会的 ProMED 邮件程序上推测,它可能是禽流感或腺胃扩张病,后者会阻碍食物消化。
橙腹鹦鹉于 2006 年被列为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下的极度濒危物种。该物种曾经在塔斯马尼亚岛和澳大利亚很常见,但在过去 100 年中,由于其沿海盐沼栖息地被破坏用于农业目的而数量下降。其他威胁包括宠物贸易;入侵性杂草的引入,其中一些对鸟类有毒;以及引入非本地捕食者,如狐狸和野猫。根据澳大利亚政府关于该物种的国家恢复计划,圈养繁殖计划此前曾因 1991 年爆发的鹦鹉环状病毒病以及 2005 年和 2006 年可能爆发的疱疹病毒而受挫,这些病毒导致 43 只鸟死亡。目前尚不清楚当前的疫情是否已导致任何鸟类死亡,或者只是削弱了它们的体质。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