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数十年的广泛狩猎和偷猎对印度鸨 (Ardeotis nigriceps) 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种濒危鸟类曾经遍布印度和巴基斯坦,但现在仅限于少数小种群,总数可能只有 1000 只。新的研究表明,该物种的状况比之前认识到的还要糟糕。
根据4月3日在线发表在期刊Conservation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印度鸨的遗传多样性甚至低于佛罗里达豹、亚洲狮或猎豹,所有这些物种都已知面临“遗传瓶颈”,这会降低它们的变异性,并使它们更难适应疾病或其他生态威胁。作者警告说,印度鸨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低,该物种可能在短短 15 到 20 年内灭绝。
尽管这些鸟类现在在印度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下受到法律保护,但“低遗传多样性使保护工作更加艰难”,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的合著者 Yadvendradev Jhala 告诉加尔各答报纸 The Telegraph。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Jhala 和他的合著者分析了从仍然可以找到印度鸨的六个印度邦收集的蛋壳、羽毛和粪便中的遗传物质。从他们测试的 78 个样本中,他们发现这些鸟都来自一个数量少至“几十只”或多达 100 只的鸟群。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近乎灭绝的事件并非近期发生。虽然他们无法确定具体时间,但他们说这可能发生在 20,000 到 40,000 年前。
作者建议维护《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印度鸨的清单从濒危更新为极危。他们还建议为这些鸟类建立圈养繁殖计划,并加大力度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这在某些地方可能不受欢迎。马哈拉施特拉邦纳纳吉现有的印度鸨保护区引发了居住在其范围内的村民的不满,该保护区是 20 年前在他们家周围建立的。《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 报道,最近林业官员和当地居民之间举行的一次研讨会发现,该保护区使村民的生活更加困难,禁止他们在保护区内建造任何新的基础设施。政府沟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满,导致村民产生误解,包括错误地认为他们不能改善当地运河以增加他们获得水的机会。
印度鸨的其他威胁包括干旱、改变了它们栖息地的传统农业变化,以及《印度时报》所称的“蓬勃发展的非法采矿业”,这几乎使卡纳塔克邦的鸟类灭绝。
图片由 Madhukar Bangalore 通过 Flickr 提供,根据 Creative Commons 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