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野生塔斯马尼亚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是否注定要灭绝?被称为袋獾面部肿瘤病(DFTD)的传染性癌症自 1996 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已导致全球多达 90% 的塔斯马尼亚袋獾死亡(高于九个月前我们上次撰写该物种时的 70%)。科学家现在估计,野生环境中仅剩下 2,000 只这种标志性生物。
DFTD 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出现,癌症会破坏动物的嘴部,肿瘤会充满口腔,使其无法进食。随之而来的是三到六个月内的饥饿和死亡。传播很容易,因为袋獾在交配期间或为争夺领地而打斗时经常互相咬嘴。
尽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试图阻止疾病的蔓延,但目前尚无 DFTD 的治愈方法或疫苗。据 天空新闻 的一份报告称,它显然现在已经变异成 13 种不同的毒株。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目前,这些动物唯一的希望在于隔离无病的圈养种群。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一些这样的保护区。其中最新的一个甚至不在塔斯马尼亚岛上: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巴灵顿高地的 500 公顷的袋獾方舟本周开放,最终可容纳多达 1,000 只袋獾。首批 15 只袋獾(5 只雄性和 10 只雌性)已于周二抵达新的保护地。
袋獾方舟创始人约翰·韦格尔告诉 纽卡斯尔先驱报,该项目仅第一阶段获得了资金,还需要更多资金来维持其运营并为更多的袋獾建造更多的住所。澳大利亚政府的 首笔 35 万美元 资金通过澳大利亚政府的 拯救塔斯马尼亚袋獾计划 分配,该计划还向塔斯马尼亚的两个项目提供了资助。
澳大利亚的 希尔斯维尔保护区 位于墨尔本以东 65 公里处,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圈养塔斯马尼亚袋獾繁殖种群之一,共有 66 只健康的(无 DFTD)动物。该保护区去年有 24 只袋獾出生,并希望到 2012 年底将其种群增加到 120 只。该地点的袋獾全部饲养在围栏中,尽管正在建造更大的自由放养围栏。
“如果我们继续繁殖这些家伙并保持它们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将它们放回塔斯马尼亚,”希尔斯维尔的安娜丽丝·麦克莱什告诉 《时代报》。“如果它们真的在野外灭绝了,那么我们的想法是,圈养的袋獾可以进入野外并重新启动种群。”
人们可以抱有希望。
图片:患有袋獾面部肿瘤病的塔斯马尼亚袋獾,来自维基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