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发现了 260 多种新的鲨鱼物种,使已知物种的数量增加了 20% 以上。
现在我们可以将又一个物种添加到列表中。1 月 2 日发表在期刊《PLOS ONE》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鲨鱼物种,发现于婆罗洲、泰国和越南海岸附近的水域。它看起来像一些类似的“真鲨”物种——该属也包括著名的牛鲨和黑鳍鲨——但它的牙齿、吻部、鳍和脊椎骨都非常独特,科学家已宣布它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但只有一个问题:这条鲨鱼是从几十年前的博物馆标本中鉴定的,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就再也没有在野外被发现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这就是研究人员将该物种命名为“迷失鲨”的原因。
更正式地,他们将其命名为 Carcharhinus obsolerus——分类学名称中的第二个词在拉丁语中意为“已灭绝”。
尽管如此命名,研究人员仍然希望一场捉迷藏游戏可能会找到证据,证明迷失鲨仍然存在。
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和高级研究员、共同作者 彼得·M·凯恩 表示:“迷失鲨很可能仍然在南海沿海水域游弋,但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我们在博物馆藏品或野外都找不到标本。”
当然,我们不确切知道该在哪里寻找,因为“迷失鲨”实际上只被正式观察到三次——两个幼年标本和一个晚期胚胎。几十年前收集标本的原始研究人员从未充分描述该物种,因此目前的团队已采取措施完成这一过程,即使人们对该生物的历史分布范围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尚不了解。
为什么要在最后一次见到迷失鲨如此久之后,现在才努力描述它呢?正如论文中指出的那样,东南亚类似的沿海鱼类物种目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巨大压力。去年,亚洲基金会甚至表示,该地区的许多海洋物种“因过度捕捞而濒临崩溃”。这使得识别该地区所有游弋的物种(无论是鲨鱼还是其他物种)变得至关重要,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在它们永远消失之前需要保护什么。
更广泛地说,对迷失鲨的识别与一项更大的倡议有关,即正在进行的 全球鲨鱼趋势项目,该项目旨在到明年年底评估世界鲨鱼和鳐鱼物种(统称为软骨鱼物种)的灭绝风险。对于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该公约要求到 2020 年必须确保其渔业是可持续的,并避免进一步的物种灭绝。
作为鲨鱼趋势项目的一部分,凯恩表示,他们将在未来一年中检查许多其他新描述的鲨鱼物种的保护状况。
与此同时,人们希望通过正式识别和命名这个物种,即使在最后一次见到它几十年后,它也可能不再“迷失”。
这种情况过去也发生过。“凯恩指出,“一个近亲,婆罗洲鲨,曾经被认为已经迷失,自 1937 年以来没有任何记录。”“它在 2004 年的鱼市调查中被重新发现。我们希望迷失鲨未来能够被重新找到,因此我们不会正式认为它已经灭绝。”
如果重新发现真的发生,它可能需要一个新的分类学名称,但就目前而言,迷失鲨的名字提醒人们其他鲨鱼物种面临过度捕捞的压力——并寄希望于其他物种也不会消失。
这篇文章 最初于 2019 年 1 月 29 日发布在 The Revelator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