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冥府又返回:此处(并无)恶龙

在“托马斯·G·汤普森”号研究船上——所有设备都已从水中吊起并放置在甲板上。生物实验室一片寂静,冷藏室也空无一人,除了那些为了运到港口需要在深渊温度下保存的样本之外。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托马斯·G·汤普森”号研究船上——所有设备都已从水中吊起并放置在甲板上。生物实验室一片寂静,冷藏室也空无一人,除了那些为了运到港口需要在深渊温度下保存的样本之外。在接下来的900英里和四天里,我们将向东北偏北方向航行至萨摩亚的阿皮亚,几乎全程沿着克马德克-汤加海沟的走向。

我们在这条克马德克海沟南端进行的微小断面勘测似乎不太可能对增进人们对深渊生态系统的了解有所帮助,但仅仅是它们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作用这一简单事实,就说明了我们对这个地球黑暗角落的了解有多么匮乏。

我们的样本代表了最全面的深渊动物采集,范围从水下4000米到海沟底部10000米。仅在这次航行中,我们就收集了四倍数量的蜗牛鱼——已知海洋中最深的鱼类。我们获得了涅柔斯号我们失去的潜水器)采集并用鱼笼捕获的稀有和未知动物样本,其中包括一种类似海葵和海参的混合体,让船上的每个人都感到困惑。我们还发现了证据,表明漂浮在海面的浮石会聚集藻类和动物,然后沉入六英里以下的海底,为食物和碳在海洋中循环提供了另一种途径。然而,更大的发现将不得不等到我们将所有东西运回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后才能揭晓。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也许我们最大的发现与其说是一个启示,不如说证实了我们从一开始就怀疑的事情——深海海沟远比之前认为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当我们使用船上的多波束声纳对一块看起来相当平坦的海底进行勘测后,将照片和视频着陆器投放到该区域时,我们两次惊讶地看到了崎岖的地形,其中一次还看到了茂盛的海绵花园。在几次涅柔斯号穿过平坦、毫无特征的沉积池塘时,它遇到了陡峭的悬崖面或陡坡,这些都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地图上。

我们勘测的栖息地范围反映了我们遇到的惊人的多样性,从仅在深海海沟中发现的成簇的有柄海葵到蜷缩在岩石上的孤独的片足类动物。当我们对这些景象感到惊叹时,我们总能翻看我们的地图,追踪已记录的特征,并想象如果我们能在任何方向移动几公里,我们可能会发现什么。

关于深渊带的真相是,它不是我们中间的另一个外星世界,它只是地球的另一个生物群落——一个拥有各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我们温暖、低压、充满氧气的家园相比,它的一些条件确实很恶劣。然而,归根结底,它只是地球上生命得以扎根和繁荣的连续区域中的一个点。

我们倾向于将深海描述为“神秘”和“外星”,这并非源于生活在那里的生物,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无知。我们曾经在地图的边缘画上恶龙,尼斯湖水怪在苏格兰偏远的湖泊中游弋,大脚怪和雪人在文明之外的森林和山丘中漫游。只有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我们才会发现,恶龙只是人类大脑试图解释我们不知道的事物。

这并不是说海沟中的生命平淡无奇或毫无趣味。恰恰相反。生命能够以如此复杂的形式扩散到海洋的最深处,这一简单事实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其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信息。每一次相机调查、每一次鱼笼回收、每一次不起眼的沉积物岩芯都提出了比每一次可能回答的更多的问题,并强调了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回答的更大的问题。如果生命能够以如此多样性和丰富性延伸到海沟,那么它还能在哪里存在呢?

我们对克马德克海沟的短暂观察向我们展示了前所未见的事物和地点。它还向我们表明,人类间接地在这里,也可能在所有海沟中,在我们到达之前很久就感受到了他们的存在。我们在其中一张着陆器图像中发现了一个苏打水罐;涅柔斯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了一件雨衣。我们将对我们航行中采集的样本进行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将是检查从不同深度采集的片足类动物,以寻找多氯联苯和其他人造污染物的迹象。初步研究表明它们确实存在,但证实将证明,无论深渊带延伸到多深,无论它与我们在陆地上的家园有多么不同,深渊都与地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对海沟意味着什么仍然是一个谜,因为我们缺乏人类出现之前深渊生态系统样貌的任何知识。

然而,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已经收集并将继续收集的信息,开始拼凑出海洋海沟的更大图景。这就是HADES计划成立的原因之一——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我们的知识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其他海沟,并将恶龙彻底驱逐到我们想象的深处,那是它们所属的地方。

Ken Kostel is a science writer and web editor at the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a job he has had since 2010. Before that, he worked at several different non-profit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He has master's degrees in journal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a photography degree from the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part of an engineering degree (the easy part) fro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He lives in Falmouth, Massachusetts, with his wife, Anne-Marie, and enjoys kayaking, hiking and cooking.

More by Ken Kostel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