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狄龙·马什拍摄的群居织巢鸟巢穴,在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拍摄,精美地展现了传统自然——野生动物的领域——与人类文明的重叠。 那些看似悬挂在电线杆顶部和侧面的干草捆,是数百只鸣禽的家园,它们共同建造和维护着它们巨大的巢穴。
虽然人类和野生景观的融合令人印象深刻,但也许这里更大的奇特之处在于巢穴本身。为什么鸟类会选择住在巢穴综合体里呢?
这些巢穴不仅仅是群居织巢鸟(Philetairus socius)的公寓大楼:它们容纳着多代鸟类,它们共同努力抚养幼鸟。虽然大多数鸣禽在不到一岁时就繁殖,但群居织巢鸟很少在两岁之前繁殖。相反,这些年轻的鸟类通过收集食物和维护巢穴柔软的内部隔间以及外部的树枝和草,帮助抚养其他雏鸟——它们的兄弟姐妹以及无关的雏鸟。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为什么这些年轻的鸟会决定在家帮忙,而不是养育自己的家庭?部分答案在于它们的生活史。非洲南部的沙漠炎热干燥,当然,但它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环境。鸟类不必迁徙或勇敢面对严重的季节变化。它们一生中最危险的时期是它们在巢穴中作为雏鸟的时候:大约70%的幼年群居织巢鸟被蛇杀死并吃掉。
一旦它们长大,它们可以活很长时间(长达10年!),并且大多能年复一年地生存下来。长寿意味着有大量时间繁殖,一旦它们开始繁殖,这就是它们所做的一切。大多数群居织巢鸟夫妇每年至少产卵2-6枚4次(最多9次),并花费大量时间抚养这些雏鸟。
然而,虽然它们栖息地的条件相当稳定,但群居织巢鸟仍然难以找到食物。它们主要吃昆虫和种子,这些食物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沙漠中的降雨量——所以不是很丰富。来自开普敦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想测试食物供应是否会影响群居织巢鸟首次繁殖的两年延迟。当他们每天散播鸟食以增加食物供应并降低觅食风险时,更多首次繁殖的鸟类在仅仅一岁时就提前繁殖,而更少的鸟类留下来帮助照料巢穴。
从进化角度来说,这是有道理的:一个长寿的物种会通过等到它们有优先获取食物来喂养雏鸟时,产生更多的后代,而不是在周围没有足够食物时冒着生命危险试图抚养雏鸟。并且,当它们等待轮到它们获取食物时,它们不妨帮助照料巢穴并确保它现在和将来都存在。
所有照片均由©狄龙·马什提供。在他的网站上查看“同化”系列的其余部分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Covas R.,Doutrelant C.和du Plessis M.A.(2004)。殖民地合作鸟类中繁殖条件与繁殖或帮助的决定之间联系的实验证据,《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271(1541) 827-832。DOI:10.1098/rspb.2003.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