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四部分——也许它是没有韵脚和大量理性的诗歌

哲学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可能变得非常模糊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这是关于哲学的系列文章中的第四篇。请参阅下面指向我的第一篇、第二篇和第三篇文章的链接。——约翰·霍根

去年,我的哲学沙龙思考了蒂莫西·威廉姆森的“认知无家可归”。这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充满了在我看来是故意晦涩的术语和断言。它提出了一个基于所谓的索瑞特斯悖论的神秘论证,即你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感到热。

或者正如威廉姆森所说:“感到热并不意味着处于知道自己热的位置。” 威廉姆森的结论是,我们是“认知上无家可归的”,他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有趣的事物本质上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哇。我不确定威廉姆森的目的是什么。对哲学的模仿?证明所谓的理性分析是徒劳的,因为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可以为任何疯狂的结论辩护?

我对这篇论文思考得越多,我就越喜欢它。我开始通过威廉姆森的眼睛看到——或者认为我看到了——世界。这种观点让我着迷,部分原因是它很奇怪。这篇论文在文学意义上也显得具有讽刺意味,充满了可能的含义。然后,我顿悟了:哲学是几乎没有韵脚和大量理性的诗歌。

我的沙龙伙伴们并没有完全接受我对认知无家可归的反应。“奈杰尔”向我保证,威廉姆森在认知无家可归中绝对不是在讽刺。威廉姆森正在尽可能严谨地表达自己,如果听到他的论文被比作诗歌,他会感到震惊。(但奈杰尔怎么知道的呢?)

哲学家们,无论喜欢与否,都与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艾米莉·狄金森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在新电影《宁静的热情》和《帕特森》中受到赞誉)不传达真理,无论是经验上的还是伦理上的。他们不说,事情就是这样,或者应该是这样。他们说,事情可能是这样。诗人把你从自我中拉出来,这样你就可以从别人的眼睛里向外看,就像《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中的角色一样。[见附言。] 诗人也吸引人们注意他们的媒介,并问,文字不是很奇怪吗?

哲学也做这些事情,即使它并非有意为之。(我的大学文学评论教授教导说,作者的意图并不重要。)柏拉图像依赖逻辑一样依赖想象力——以及隐喻、人物和对话——来推进他的论点,而他的含义可能很模糊。我喜欢给新生讲授洞穴寓言,不是因为它清晰,而是因为它不清晰。柏拉图谴责诗人的修辞诡计。真是讽刺!

“诗歌”是文学、音乐、电影——所有艺术的提喻。如果哲学是一门艺术,我们不必为它缺乏进步而烦恼,因为进步不是重点。埃莱娜·费兰特比简·奥斯汀更优秀吗?鲍勃·迪伦比沃尔特·惠特曼更优秀吗?查理·考夫曼比黑泽明更优秀吗?辩论这些问题可能很有趣,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作品是否能将我们从感知迟钝——我们的认知家园!——中震醒,并帮助我们重新看待生活。

好的哲学就是这样。我仍然记得当我第一次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在我心中激起的崇高眩晕感。我与疯狂的扎拉-尼采一起站在孤独的山顶上,俯视着山下平原上茫然无知的芸芸众生。这正是一个孤独的青少年迷幻药瘾君子所需要的。

《逻辑哲学论》每当我打开它时都会给我带来类似的战栗感,就像我在某种情绪下所做的那样。我理解维特根斯坦吗?当然不,但费曼谈论量子力学时所说的话也适用于维特根斯坦:如果你说你理解他,那你就不理解。面对他神谕般的言论,我感觉自己就像《降临》中的艾米·亚当斯。我对与外星智慧的相遇感到敬畏,在其中,如果我足够努力地观察,我可能会隐约辨别出自己。

相反,我一些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具有哲学主题。在像《扎希尔》和《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这样的尖刻的形而上学寓言中,博尔赫斯警告说,知识太多也是有害的。绝对真理远非拯救我们,反而可能将我们吸入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返回的黑洞。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小说《索拉里斯星》讲述了人类发现一颗有知觉的行星,它对身心问题的探讨深度不亚于托马斯·内格尔的《成为蝙蝠是什么感觉?》。《控制论》是莱姆在 1960 年代创作的一部后奇点童话故事集,其中充满了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敏锐而诙谐的见解。莱姆应该是心灵哲学家的必读书目。

丽贝卡·戈尔茨坦和莱姆一样,在转向小说创作之前接受过哲学家的训练。她的小说《身心问题》《上帝存在的 36 个论证》通过将思想嵌入到受到野心、爱、恐惧冲击的知识分子中,对思想进行了严格的压力测试。戈尔茨坦将她的小说描述为“哲学小说”。称之为“phi-fi”。[见后附言。]

我所知的对自由意志最好的即兴发挥莫过于梅尔维尔的 phi-fi 杰作《白鲸记》中的一段话。以实玛利帮助奎奎格编织垫子时,充当梭子,将纱线喂给奎奎格,奎奎格用木剑穿过经线。以实玛利看着他的朋友,沉思道

奎奎格冲动而冷漠的剑,有时倾斜地、弯曲地、有力地或虚弱地击打纬纱,视情况而定……一定是偶然——是的,偶然、自由意志和必然——明智地兼容——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协同工作。必然性的直线经线,不会偏离其最终路线——它的每一次交替振动,实际上都趋向于此;自由意志仍然可以自由地在给定的线之间来回穿梭;而偶然性,虽然在必然性的正确界限内受到限制,并且其横向运动受到自由意志的指导,虽然因此受到两者的规定,但偶然性轮流支配着两者,并且对事件具有最后的决定性打击。

好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哲学和艺术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如果我是蒂莫西·威廉姆森,我可能会运用索瑞特斯悖论来证明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地知道给定的文本是哲学还是艺术。但我不想过度推论哲学与诗歌的类比,因为它会带来问题。

首先,想象一下,作为一个荒谬的、难以置信的思想实验,如果哲学家们受到我的诗歌-哲学类比的启发,都开始大量创作艺术哲学,或者 phi-fi。人们不禁会想到由此产生的废话的泛滥,这些废话在哲学或艺术上都会失败。

其次,许多哲学家会觉得这种类比具有侮辱性。加里·古廷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将德里达和其他现代法国哲学家的作品描述为“一种抽象诗歌”。这不是恭维。古廷认为这些哲学家“不必要地”(相对于必要的)晦涩难懂。对于古廷来说,表达的清晰是一种美德。[见后后附言。]

最终,将哲学和艺术等同起来,对两者都不公平,它强调了风格而牺牲了实质。好的艺术不一定是哲学的,好的哲学也不一定是艺术化的。当我提到启发了这个系列的“为什么哲学没有更多进步?”不是诗意的时,大卫·查尔默斯不会感到冒犯。它非常直截了当,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我对查尔默斯最欣赏的是他的整体哲学观点。即使他承认自己所在领域的徒劳历史,他也对知识的可能性保持信心。乐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之间的张力激发了他的作品——正如它激发了“认知无家可归”一样。威廉姆森相信理性,即使只是他自己的理性,然而理性却使他对我们自我认知的能力产生怀疑。[见后后后附言。]

是时候表明我的立场了。在科学时代,哲学有什么用?我认为,它的主要价值在于保护我们免受对确定性的渴望,免受对我们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真相的渴望。哲学,在最好的情况下,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但我们知道的仍然很少。[见后后后后附言。]

怀疑主义可能会过分,而且具有隐蔽性。一位希望混淆吸烟与癌症之间联系的烟草公司高管曾说过,“怀疑是我们的产品。” 怀疑也是哲学的产物,只不过是以一种好的方式。这就是我将在本系列的下一篇也是最后一篇文章中探讨的主题。

附言:《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由查理·考夫曼编剧,他的电影是对心灵本质进行的有趣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探究。在《马尔科维奇》中,一位木偶师发现了一个时空门户,可以将他倾倒入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头脑中,因此木偶师看到了马尔科维奇所看到的东西。在 climactic 场景中,马尔科维奇本人进入了门户。当他从自己的眼睛向外看时,其他人都有他的脸,并且喋喋不休地说着“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考夫曼的动画电影《失常》讲述了一个抑郁的主角,他看到和听到其他人——包括他的妻子——都像有着相同男性面孔和声音的木偶。他爱上了丽莎,有点像,因为她有自己的声音和面孔。这些电影如此有力地——如此发自内心地——戏剧化了人格解体和唯我论,以至于我担心考夫曼的精神状态。

后附言: 几年前,我尝试写一本 phi-fi 书,暂定名为《科学与主观性》。这是一部关于一位在霍博肯的工程学院任教并痴迷于身心问题的科学作家的的小说。我在这篇博客上发布了一些摘录,包括这篇:“科学作家如何思考乘坐渡轮前往曼哈顿。”

后后附言:修辞上的困难可以在学术作品以及诗歌作品中发挥作用。1998 年,在弗洛伊德研讨会上听朱迪思·巴特勒演讲时,起初我想,她到底在什么?在我意识到她正在挑战我们基本身份——男性、女性、爱人、父母、孩子——的有效性之后,我才明白我受自己的自我概念束缚有多深。解析她错综复杂的句子帮助我解析了自己。晦涩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而清晰可能是一种盲目。当然,大多数胡言乱语只是胡言乱语。

后后后附言:威廉姆森可能对自己的职业不像我从“认知无家可归”中推断的那样怀疑。在一篇新论文中,他断言哲学通过构建“越来越好的重要现象的形式模型来实现进步。它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享这种形式的进步。” 他告诫说,“选择和解释模型是一门艺术——在科学和哲学中都是如此。” [原文斜体。] 我计划向“奈杰尔”引用这句话,他说威廉姆森会厌恶我将他的作品比作诗歌。

后后后后附言。布莱恩·莱特和其他哲学家一直在《莱特报告:哲学博客》上对“哲学的意义是什么?”做出回应。(我在那里找到了对威廉姆森关于模型的论文的引用。)对我的系列文章的评论非常有趣,并且出乎意料地尊重,以至于我为在之前的文章中将哲学家比作《疯狂的麦克斯》感到难过。尽管如此,我必须反驳艾伦·普雷斯顿的评论。他认为,科学比哲学更趋向于达成共识,因为科学家更“轻信”并且证据标准更低。科学需要批评家,但哲学家不应该仅仅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强大而贬低科学。

进一步的哲学阅读: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一部分(提示:它不是发现真理)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部分。也许它是一门武术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三部分。也许它应该坚持伦理学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五部分。呼吁“消极哲学"

新地心说的兴起

身心问题、科学倒退和“巫"

意识研究沙漠的报道,第一部分

我为解决“人生意义问题”——和减少全球冲突的适度建议.

科学唯物主义“几乎肯定是错误的”吗?

为什么我不喜欢佛教

人文科学应该拥抱科学主义吗?

信仰和科学可以共存吗?

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真的是科学的“头号敌人”吗?

托马斯·库恩对科学“真理”的真实想法"

劳伦斯·克劳斯是物理学家,还是只是一个糟糕的哲学家?

这篇文章会让萨姆·哈里斯改变他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吗?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