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物种评论

加入我们科学爱好者的社群!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我在几个月前写了以下评论,但未能发表。昨天马丁·罗宾斯在他的《卫报》博客上问:“环保主义是否过于左倾?” 这让我想起了这件事。

如果说有一个理由要读马克·莱纳斯的书《上帝物种》,那就是因为他对“地球边界”概念的阐述。莱纳斯文笔清晰而充满激情地论证了世界脆弱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能够在其中运作的极限。这基于约翰·罗克斯特罗姆及其在斯德哥尔摩韧性中心小组的工作,该工作于2009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您可以观看罗克斯特罗姆在TED的演讲)。该理论认为,我们不应只担心二氧化碳,还应担心海洋酸化(一些科学家称之为全球变暖的“同样邪恶的孪生兄弟”),氮循环,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淡水,化学污染和气溶胶(如烟尘)。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已经越过了以下界限:二氧化碳排放量,应保持在百万分之350;每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安全限值的十倍以上;我们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正在造成生物多样性“死亡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影响深远的故事。


马克·莱纳斯认为,在我们对世界及其物种的上帝般的统治中,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将地球各个系统维持在“安全运行空间”之内。莱纳斯写道:“随着科学的首要地位,神圣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上帝的力量正越来越多地由我们行使。” 莱纳斯认为,只要我们承担起责任,我们就有能力拯救我们自己和我们星球上富有成果的生态。他设想,这将通过利用技术来提高我们生产能源和养活世界人民的能力来实现。

正如您可能想象的那样,因此,莱纳斯的宣言考虑了当今环保主义者最具争议的话题:转基因作物和核能,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地球工程。这些技术修复方法在世界各地的报纸和博客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卫报》的乔治·蒙比奥特和乔纳森·波瑞特之间就核能是否是合适的权宜之计进行了持续的辩论,而《大众科学》的博主克里斯蒂·威尔科克斯和地球岛屿杂志编辑约翰·马克之间就有机农业与工业化农业的优缺点发生了争执。

莱纳斯批评绿色运动拒绝使用技术解决方案来应对生态挑战,并以反转基因活动家(他曾经是其中之一,现在已经忏悔)为例说:“先验地反对一项技术意味着许多潜在的好处被毫无理由地阻止或延迟了。”

莱纳斯指出,技术是中立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使用它。我真的同意这一点。莱纳斯以硬科学为他的论战的基础,因此在阅读这本书时很难不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例如,令人深思且有点震惊的是,有机农业总体上对环境更糟,因为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数十亿人。但是,我仍然有点怀疑,并且对其中一些关键环境问题感到挥之不去的疑虑-主要是因为要考虑的因素错综复杂。例如:转基因真的会提高产量吗,《纽约时报》问道?核工业游说团体在英国政府中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这是否会导致对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投资受阻?

我的另一个反对意见是,莱纳斯断言资本主义是我们创造新的可持续世界的良好工具,这似乎有点模糊。他的想法之一是,有一天我们将达到经济中的一种状态,即产品可以无限循环利用。他写道:“在概念层面上,我们肯定必须追求的是闭环经济,使回收率尽可能接近100%。” 即使有了闭环经济,我也看不出这如何在未来不撞到墙。当然,经济增长必须来自某个地方-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将始终需要更多有一天会耗尽的资源来供养?

莱纳斯以电子产品为例,说明在使用更少资源方面取得的进步,而不是生产成吨的塑料CD或书籍用纸。这让我感到恼火,因为电子产业丑陋的一面-制造这些设备并在下一个新事物出现时丢弃它们的社会和环境弊端(免责声明:是的,我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写这篇文章,并且有手机,相机等)。也许我们对小工具的依赖比依赖CD和纸张要好,但是电子产业并非完全是一个清洁的闭环经济,并且可能正在推动破坏性的稀土矿物开采

罗宾·麦基,在《卫报》上评论《上帝物种》时,也对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感到恼火,他批评这些部分不准确-但是这些似乎是细微的缺陷,麦基将其归因于这本书的仓促成稿。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生态术语(例如“反照率”)在一个章节中没有解释的情况下。这种疏忽让我怀疑这本书是针对其他环保主义者还是普通人?

但是,即使所有这些吹毛求疵也不足以让我对这本引人入胜的书感到厌烦。在书中最引人入胜的段落之一中,莱纳斯描述了坎昆气候协议是如何敲定的。作为少数以目击者身份出席会议的人之一,他担任马尔代夫总统的可持续发展顾问,莱纳斯传达了美国和中国之间政治力量的非凡转变。莱纳斯分享了大多数环保主义者对政治家在遏制气候变化排放问题上无能为力的沮丧。

尽管我提出了所有批评,但我确实钦佩莱纳斯试图将左右两派的政治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共同努力以保持地球的安全。而且-无论您是否喜欢将人类比作“上帝”的比喻-这本书都充满了我们自身摧毁或创新和保护的强烈感觉。例如,莱纳斯动情地描述了大型动物灭绝,他认为这与人类狩猎密切相关。实际上,我不得不给两个人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的恐怖之处。《上帝物种》也传递出令人振奋的乐观情绪,即我们可以解决我们造成的问题。

如果您读过这本书,请告诉我您对我的评论有何看法,以及您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谢谢!

Christine Ottery is a journalist with a very broad range interests and a MA in science journalism from City University. In the past year she has written about art and science for the New Scientist, technology for Wired UK, neuroscience for the Dana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SciDev.net, 'the female Viagra' for Comment is Free,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TheEcologist.co.uk and the Guardian. On top of all this, Christine has been known to blog, tweet, present podcasts, deliver talks and film and produce for online broadcast.

More by Christine Ottery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