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这篇博文最初于2011年3月4日出现在我的博客上。今天我将其分享给《大众科学》的读者,因为我已将这篇文章布置给我的学生作为下周的作业。另外,谁不喜欢看约翰·蒂尔尼被驳倒呢?
我的女儿再过几周就三岁了。她喜欢讲故事。这些故事每次都有相同的、简单的情节:她和她的朋友朵拉、迭戈、布茨和小美洲豹去冒险,从巨型秃鹰手中拯救妈妈。或者有时是妈妈和朵拉、迭戈、布茨和小美洲豹拯救她。或者有时是爸爸来拯救。
故事中几乎总会有一个网,然后需要一把救援剪刀来剪断俘虏的束缚。但这些故事的变化非常小,其框架大量借用自我女儿所知的为数不多的神话之一:《爱探险的朵拉》。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进化心理学通常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他们不是借用学前卡通片,而是借用异配生殖的概念。异配生殖是由大小不等的配子形成的有性生殖,在我们的谱系中,雌性产生大的卵子,雄性产生小的精子。这为差异生殖投入奠定了基础,雌性通常会在妊娠、哺乳和照顾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由此,进化心理学的支持者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关系中想要的东西以及最佳的关系类型存在本质差异,而这种广泛的模型使得可以将任何行为硬塞进其适应性框架中。
约翰·蒂尔尼登场了,这位是我的(不)最喜欢的《纽约时报》记者。这个人认为性别歧视是一种激进行为(我指的是他关于科学领域性别差异的迷人文章)。所以我猜当他在他最近的文章《排卵期女性的威胁气味》中公开自己是进化心理学的狂热粉丝时,我不应该感到惊讶。
蒂尔尼报道了乔恩·马纳及其他研究关系维持(即维系伴侣关系的系列行为)的学者的工作。特别是,蒂尔尼关注的是“花心”的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防止一夫一妻制伴侣出现“花心”的可能机制。这里的想法是,关系维持在进化上是具有适应性的,因为当伴侣关系保持稳定时,更容易抚养后代并提高生殖成功率。
解释的范围
蒂尔尼专栏所依据的研究是米勒和马纳(2010 年)的研究。三十八名男大学生在与一名女性互动的过程中,在其月经周期的几个时间点对该女性的吸引力进行了评分。作者发现,女性所处的周期阶段与单身男性认为她有多大吸引力之间没有关系,但女性受孕几率与已婚男性认为她有多大吸引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米勒和马纳(2010 年)讨论了什么?蒂尔尼如此着迷的想法是什么?
“佛罗里达州的一些男性可能只是想通过贬低女性的吸引力来显得自己很正派,就像丈夫会立即否定妻子指出的任何女性一样。(那个维多利亚的秘密模特?呃!硅胶骷髅。)但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乔恩·马纳表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因为男性是在私下填写答案的,并且不希望评分被研究人员以外的任何人看到。”
“看来这些男性确实在努力避开他们对排卵期女性产生的任何诱惑,”与索尔·米勒(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共同进行这项研究的马纳博士说。“他们试图说服自己,这个女人是不可取的。我怀疑有些男人真的相信了他们所说的话。其他人可能仍然感觉到他们被禁止的欲望暗流涌动,但我敢打赌,仅仅表达他们缺乏吸引力就帮助他们压制了这种欲望。””
这种推测与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无关。该研究中没有任何地方评估参与者的心态或询问他们对此有何感受。我们怎么知道他们试图说服自己什么?这个发现虽然有趣,但并没有检验他们关于关系维持的进化框架的假设,该框架包括适应性地抑制对其他人的吸引力。
马纳等人(2009 年)研究了当人们首次接触到诸如“欲望”和“亲吻”等性暗示词语时,对异性有吸引力的人的图像的关注程度。他们招募了 120 名异性恋大学生,其中 36 人处于稳定的恋爱关系中。与非恋爱关系的人相比,处于稳定恋爱关系中的人对有吸引力的图像的关注度要低得多。蒂尔尼窃笑道,
“用与性相关的词语进行潜意识启动显然激活了一些无意识的保护机制:不要诱惑我!我什么也没看见!我什么也没看见!”
我自己也做过人体受试者研究,受试者通常会告诉你或做他们认为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或者如果他们不想让你知道真相,他们就不会诚实。如果像蒂尔尼自己最初提出的那样,受访者不是在抵制诱惑,而是想显得自己很正派呢?如果,现在请耐心听我说,因为这可能听起来很疯狂,这些研究中的人爱着他们的伴侣,并且真的对其他人不感兴趣呢?通常,进化心理学想要为一种行为提供单一的解释,而可能的解释范围远远超出他们的假设。
人类学视角
斯坦福大学副教授、Monkey’s Uncle 博客博主杰米·琼斯这样描述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旨在解释人类多样性在所有形式上的起源和维持的科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类学的范围必须是毫无保留地宏大的。如果不记录人类多样性的全部范围,包括时间、空间和跨文化,我们如何解释人类多样性?……人类多样性的画卷从何而来?我们如何不断地抵抗强大的同质化力量并保持我们的多样性?哪些共性超越了地域差异,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文明是如何兴衰的?人类的命运又是什么?”
杰米出色地描绘了记录和理解多样性的重要性,即使面对试图简化人性的努力。因此,在我看来,人类学视角通常与进化心理学对行为的解释相悖。
人类学视角会问,如果你采用这些基本观察结果,而不是决定一个最喜欢的解释并将其应用于所有人,而是将它们放入一个模型中,你可以在其中改变背景(特定年龄/性别的死亡率、资源分配等等),看看哪些策略实际上能带来适应性优势,会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将一些变异性纳入等式时,对于蒂尔尼感到同情的已婚男性来说,这仍然是最佳策略吗?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许多心理学经验主义研究都依赖于为获得课程学分而参与研究的大学生。当人们想要将研究与进化适应性联系起来时,大学生可能是一个起点,但不是终点。
我非常反对继续使用这个人群来对所有人类做出普遍性陈述。大学生通常试图避免怀孕并积累他们的经济和社会资本,因此为了生殖成功而维持关系的情况很少存在。除非我们能够证明,关系维持以及米勒、马纳和其他人在其中研究的特定行为在许多人群中都有表现,尤其是在育龄人群中,否则他们关于适应性的论点就站不住脚。
另一个问题是,进化心理学中关于关系的大多数研究往往是异性恋规范的,这意味着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要么所有人都是异性恋,要么普遍最佳的行为策略是成为异性恋。他们也倾向于假设最佳策略是一夫一妻制,如果能以这种方式获得更好的基因或更多的后代,偶尔允许偷偷摸摸的婚外情(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生物学上的优势与文化上的适当性之间存在差异——这里的论点不是反对一夫一妻制文化)。
但异性恋一夫一妻制只是人类采用的众多生殖策略之一。根据你的衡量标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婚姻)争夺最常见的策略——事实上,一夫多妻制发生在约 80% 的现代人类社会中(默多克和怀特,1969 年)。甚至有一些罕见的人群实行一妻多夫制,即一名女性与多名男性结婚。而且,即使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群体中,连续一夫一妻制也比终身一夫一妻制更为常见:这意味着个人拥有一系列一夫一妻制关系,而不是找到一个终身伴侣(所以不,离婚不是现代人类的发明)。
从更广泛的比较视角来看,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被我们最亲近的亲戚所实践。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与我们有相同的亲缘关系,它们都是滥交的。这是一个科学术语,指的是一种生殖策略,即雌性和雄性在每个生育期都做出与多个个体交配的生殖决定。倭黑猩猩也是滥交的,但它们也使用异性恋和同性恋性行为来减轻压力和攻击性,并在彼此之间建立联系。大猩猩是我们下一个最亲近的亲戚,它们是一夫多妻制的。猩猩非常孤独,但本质上是滥交的。只有当你深入研究较小的猿类,即长臂猿时,你才会看到任何一夫一妻制,而且它们远没有我们最初认为的那么一夫一妻制(布罗克尔曼等人,1998 年)。
在某些时候,在某些情况下,维持异性恋的一夫一妻制关系当然是有利的。但即使在人类中,它也不是普遍适应性的。在没有人研究在采用不同生殖策略的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行为,并且在缺乏比较数据来支持这些论断的情况下,我们陷入了僵局。
结论
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进化心理学与进化论的联系就像用一根破旧的旧延长线连接起来一样。进化心理学采用一些非常基本的、祖先的条件,例如差异化的生殖成本,并以一种足够模糊的方式使用它,以至于任何行为都可以与女性通常是投入所有时间和精力来生育后代的人联系起来。然而,进化心理学经常忽略自然选择(进化机制)所必需的三个条件。为了让自然选择作用于一个性状,该性状必须是可变的、可遗传的,并且产生差异化的生殖成功率。进化心理学很少理解性状的变异性,很少检查所述性状是否具有遗传成分,也很少测试他们的性状是否赋予生殖优势。
排卵期女性是对伴侣和谐的威胁吗?她们的气味是否会成为一种诱惑,让高尚的男性必须压制?我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也认为这是许多可能的解释中最不可能的一种。
不幸的是,《纽约时报》的读者,蒂尔尼爱这个想法胜过他质疑这个想法。
致谢
我要感谢查尔斯·罗斯曼,我的朋友、学院里的老顽固和来自地狱的混蛋同事,感谢他审阅了这篇文章的早期草稿,并提供了对其改进至关重要的评论。任何修辞或科学上的错误都是我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布罗克尔曼,W.,莱夏德,U.,特里苏孔,U.,& 雷梅克斯,J.(1998 年)。长臂猿(Hylobates lar)的扩散、配对形成和社会结构。《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42(5),329-339。DOI:10.1007/s002650050445
马纳,J.,盖利奥特,M.,& 米勒,S.(2009 年)。关系维持的内隐认知:对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的疏忽。《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45(1),174-179。DOI:10.1016/j.jesp.2008.08.002
米勒,S.,& 马纳,J.(2010 年)。进化与关系维持:生育力线索导致已婚男性贬低关系替代选择。《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46,1081-1084。
默多克,G.,& 怀特,D.(1969 年)。标准跨文化样本。《民族学》,8(4)。DOI:10.2307/377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