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雅各布·贝肯斯坦 (1947–2015) 与黑洞熵

您可能从未听说过物理学家雅各布·贝肯斯坦,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公式来计算黑洞的熵。以下是您应该记住他名字的原因

黑洞的贝肯斯坦-霍金熵公式。

公共领域,通过维基共享资源。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今天早上,珍-吕克·皮康通过乔纳森·奥本海姆的 Twitter 动态收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物理学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雅各布·贝肯斯坦昨晚去世了。我从未有幸亲身见到贝肯斯坦博士,但我当然知道这个名字。在他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他获得了许多当之无愧的荣誉,最近一次是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2015 年爱因斯坦奖,获奖理由是“他在黑洞熵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开启了黑洞热力学领域,并改变了统一量子力学和引力的长期努力。”根据奥本海姆的说法,他是一位“温柔的灵魂和杰出的物理学家”,并补充说贝肯斯坦对黑洞熵的见解“令人难以置信地非凡”。

大多数人听到“黑洞”这个词时,会立即想到斯蒂芬·霍金,或者(如果他们读过很多科普书籍)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他们理应如此。但是,还有更多杰出的头脑在努力解决黑洞物理学中棘手的含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物理学界之外从未获得过如此高的知名度。贝肯斯坦就是其中之一。

黑洞是卡尔·史瓦西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特定解的结果,史瓦西在 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线遭受猛烈炮火袭击时,开始摆弄不同的解,就在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开创性论文之后——这是他摆脱战争恐怖的方式。史瓦西正在计算空间的曲率,但在方程“爆炸”的地方遇到了障碍。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点是什么,但今天我们知道它是黑洞的事件视界。约翰·惠勒在 1968 年创造了“黑洞”这个术语来描述这些物体,我们现在知道它们不仅仅是假设的物体。它们实际上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如果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家描述黑洞所需的全部,那就不会有问题。但他们也必须应对量子力学。通常,广义相对论适用于非常大的物理学(引力和时空曲率),而量子力学则支配着非常小的领域(亚原子粒子及其组成部分)。黑洞既非常巨大又非常致密——在奇点处密度无限大,在那里引力变得如此极端,以至于巨大的质量被压缩成一个极小的点。因此,两个“规则手册”都可以适用。这导致了一些非常严重的矛盾。

例如,贝肯斯坦意识到,当时对黑洞的公认描述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维基百科:“如果将具有熵的热气体扔进黑洞,一旦它穿过事件视界,熵就会消失。一旦黑洞吸收了气体并稳定下来,气体的随机特性将不再可见。拯救第二定律的一种方法是,如果黑洞实际上是随机物体,具有巨大的熵,其增加量大于气体携带的熵。”

在 1970 年代,计算黑洞的熵是一项特别艰巨的任务。正如我今年早些时候为Quanta撰写的那样

由于量子力学的怪癖,[黑洞] 会辐射少量热量——称为“霍金辐射”——因此具有温度。如果黑洞有温度,它们就必须有熵,熵通常被描述为给定系统中无序程度的度量。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每个物理对象都有熵,并且熵必须始终增加。然而,广义相对论描述的黑洞光滑、无特征的图像并没有考虑到它的熵,熵是其量子力学描述的关键特征。

物体的熵由微观状态描述:原子可以重新排列以实现相同宏观物体的数量。炒鸡蛋比未破裂的鸡蛋具有更大的熵,因为炒鸡蛋的原子可以以看似无限的方式移动。相比之下,未破裂鸡蛋中独特的蛋黄和蛋清限制了原子级重排的可能性。


黑洞也不例外于热力学定律。“熵来自计算原子的[可能]状态,”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波尔钦斯基解释说。“因此,黑洞应该具有某种原子结构,具有可数的状态。”问题在于,任何一个黑洞都比数千个炒鸡蛋具有更多的可能状态。

贝肯斯坦和他 1972 年的开创性论文登场了,该论文证明黑洞的熵与其周围事件视界的大小完全成正比。他还证明了可以在有限空间区域中存储的最大信息量,这个概念现在被称为“贝肯斯坦界限”。

那又怎样?您可能会问。恰恰是由于贝肯斯坦的见解,过去 40 年来理论物理学中一些最重要的想法应运而生——例如霍金辐射黑洞信息悖论全息原理,以及关于所谓的黑洞防火墙悖论的持续辩论。所有这些最终都可能帮助物理学家设计出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论——一种可以考虑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要求的理论,到目前为止,这两种理论一直没有很好地协同工作。

对于一个您可能从未听说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影响。安息吧,雅各布·贝肯斯坦。我们会想念您的。您的思想将永存。

参考文献:

Almheiri, Ahmedl; Marolf, Donald; Polchinski, Joseph; 和 Sully, James。(2013) “黑洞:互补性还是防火墙?高能物理学杂志 2。

Bekenstein, Jacob D. (1973 年 4 月) "黑洞和熵"。物理评论 D 7 (8): 2333–2346。

Bekenstein, Jacob D. (2003 年 8 月) "全息宇宙中的信息",大众科学,289(2): 61。

Hawking, Stephen W. (1974) "黑洞爆炸?" 自然 248 (5443): 30。

Maldacena, Juan M. (1998) “超共形场论和大 N 极限和超引力”,Adv. Theor. Math. Phys. 2: 231-252。

Strominger, A. 和 C. Vafa。(1996) “贝肯斯坦-霍金熵的微观起源”,物理学快报 B 379:99-104。

Susskind, Leonard。(1995) "作为全息图的世界",数学物理杂志 36 (11): 6377–6396。

Susskind, Leonard. 黑洞之战:我与斯蒂芬·霍金的战斗,以使世界对量子力学安全。纽约:Little Brown & Company,2008 年。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