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我像下一个新达尔文主义唯物主义者一样,誓死捍卫彻底的理性主义。即便如此,多年来,我不得不“隔离”(暂且用这个词)一些反常的个人经历,这些经历顽固地违背了我自己对它们的逻辑理解。
例如,有一次,我住在劳德代尔堡的一家酒店,做了一个生动的梦,梦见有人敲门。我打开门,发现我母亲的好朋友莎莉,她浑身颤抖,心烦意乱。“是布雷兹,”她对我说,为她的金毛猎犬哭泣不止。“我找不到他。他不在。” 这是一个如此奇怪的梦,以至于第二天早上吃早餐时,我还和父亲分享了这个梦。“真奇怪,”他说,耸耸肩。那天晚些时候,在我妈妈家,电话响了。是莎莉。“是布雷兹,”她立刻在电话里抽泣着说。“我们今天早上把他安乐死了。我一直期望他在家里,但他不在这,杰西。”
我可以接受围绕这些极少数事件的不确定性,而不会变得……不科学。“想想你做过的所有没有成真的梦,”我可以告诉自己。“所以你做了一个看起来像预兆的梦。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论如何,这些事件对我来说都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一个自然秩序宇宙中的小插曲。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除了一个。也许。2000年初我母亲去世时,我们进行了一次最后的告别,一些研究人员可能会认为这是超自然的。当时,它确实让我感到非常震惊——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无法在不激动的情况下谈论它。在她54岁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在与卵巢癌长期斗争之后),我睡在我母亲的卧室里,和她在一起。事实是,我早在几天前就已经为她的离去而悲伤了,从她陷入临终关怀护士向我们保证的不可挽回的昏迷的那一刻起。因此,此时,等待她的身体像一台物理机器一样消亡,并不像之前失去“她”那么痛苦,那时我彻底崩溃了。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我猜想我当时还很年轻,不愿承认她的死亡迫在眉睫,我实际上还没来得及告诉她,我非常感激她能成为我的母亲,我有多爱她。但是,大约在凌晨 3 点,我醒来发现她把手伸向我,她似乎非常清醒。她太虚弱了,说不出话,但她的眼睛传达了一切。我们花了大约五分钟牵着手:我抽泣着,亲吻她的脸颊,告诉她我以前想说但没说的一切。很快她再次闭上眼睛,这次是真的闭上了。她第二天去世了。
当这件事发生时,我并没有把它看作是“超自然”的。而且我今天也不确定是不是这样认为。但我当时也没有给这种经历起一个名字。事实上,那时甚至不存在这样的名字。现在有了:终末清醒。
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所讨论的现象。这个术语是德国生物学家迈克尔·纳姆在五年前创造的。他在2009年发表在《濒死研究杂志》上的文章是关于认知障碍患者在临终前变得头脑清醒这一奇特主题的第一篇现代综述文章。据他说,自古以来就有关于“终末清醒”的记载,从希波克拉底、西塞罗和普鲁塔克等古典学者的记载,到19世纪的医学界名人,如本杰明·拉什(他写了第一部关于精神疾病的美国论文)。只是,显然,以前没有人想到以任何正式的方式来标记或概念化这些难以捉摸的事件。
以下是纳姆在原文中对终末清醒的定义
在昏沉、无意识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临终前不久,正常或异常增强的心理能力的(重新)出现,包括情绪和精神情感的显着提升,或以一种以前不寻常的精神化和兴高采烈的方式说话的能力。
作者将终末清醒描述为更常见,但鲜为人知的 ELE(或“临终体验”)之一。他列表中的其他内容包括临终幻象、幽灵、濒死/出体体验、心灵感应等等。
但是,不用说,终末清醒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首先,究竟什么应该被定义为“临终前不久”的时间段: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个月?在同年纳姆发表在《神经与精神疾病杂志》上的后续文章中,以及与弗吉尼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布鲁斯·格雷森合着的文章中,我们对此得到了一些澄清。在 49 个终末清醒的案例研究中,绝大多数(84%)发生在死亡前一周内;事实上,有 43% 发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天。
然而,他们将这种现象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在第一种亚型中,“精神错乱的严重程度随着身体活力的下降而缓慢改善”。这发生在一些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身上,当他们的精神症状在去世前大约一个月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显或完全消失时。因此,清醒期逐渐出现,就像云层散开一样。作者提供了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俄罗斯案例研究作为例子,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先前的清醒间隔,多年来生活在看似稳定的精神病状态中”。据称,一名已经完全紧张了近二十年的男子在最终去世前“变得几乎正常”。
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二种终末清醒亚型中,“完全的精神清晰度可能会在死亡前几小时或几天突然意外地出现”。在一项研究中,英国一家养老院的 70% 的护理人员表示,他们曾亲眼目睹患有痴呆症的人在去世前不久变得清醒。(在我意识到只有 10 名受访者之前,这个数字给我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例如,一位患有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 92 岁妇女多年来没有认出家人,但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愉快而开朗的谈话,回忆起每个人的名字。她甚至知道自己的年龄以及她一直住在哪儿。“这种事件经常发生,”纳姆和格雷森写道。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另一个更突然的第二种亚型的例子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一位名叫安娜(“凯特”)·卡塔琳娜·埃默的德国年轻女子在 1922 年去世的非凡案例。他们认为,她的案例尤其有价值,因为它由两位备受尊敬且有影响力的当地人物见证:当时德国最大的精神病院之一(赫帕塔)的首席医师威廉·维特内本和该机构的负责人弗里德里希·哈皮希。多年来,维特内本和哈皮希都在演讲和著作中多次转述了这段经历,他们对该事件的独立描述相互印证。
凯特是这家精神病院中残疾最严重的患者之一。哈皮希生动地描绘了她的精神状态。“从出生起,”他写道,“她就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她从来没有学会说过一句话。她盯着一个特定的地方看几个小时,然后不间断地焦躁不安几个小时。她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日夜弄脏自己,发出类似动物的声音,然后睡觉……甚至一秒钟也没有注意到她的环境。” 好像这还不够,凯特多年来还患有几次严重的脑膜炎感染,损害了她的大脑皮层组织。
然而,尽管如此,当这位妇女临终时(在因骨结核病截肢后不久——真是倒霉),维特内本、哈皮希和该设施的其他工作人员都惊讶地聚集在她的床边。“凯特,”哈皮希写道,“她从未说过一句话,从出生起就完全智力障碍,她给自己唱着临终之歌。具体来说,她一遍又一遍地唱着,‘灵魂在哪里找到它的家,它的安宁?安宁,安宁,天上的安宁!’” 她唱了半个小时。她那之前呆滞的脸变得改容换貌,精神焕发。然后,她静静地去世了。”
宗教意味让我下意识地产生了怀疑,但从表面上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凯特·埃默的故事有点令人困惑。在他们对该主题的广泛文献综述中(考虑到“终末清醒”在 2009 年第一篇文章之前不能用作搜索词,这并非易事),纳姆和格雷森总共找到了 51 位不同作者报告的 81 例类似案例。他们指出,19 世纪的医生和精神病学家撰写了这些记录中的大部分。他们推测,到 20 世纪,医生们干脆停止报告这些事件,因为它们与当代科学唯物主义不符。
然而,即使终末清醒是一种真实的现象,谁又能说没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科学解释,其中涉及一些未知的大脑生理学呢?纳姆和格雷森并没有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对于涉及明显的大脑损伤(如中风、肿瘤、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这些病例应该使患者几乎处于植物人状态,而不是正常运作,这是一个真正的医学谜团。根据作者的说法,终末清醒也不仅仅是在感知者的头脑中。相反,他们写道,“它似乎比通常认为的更常见,并且反映了不仅仅是 一些轶事,在仔细审查后,这些轶事变成了想当然的想法。” 然后,在他们看来,这就为一些更具精神意义的东西留下了可能性,“超验主体”(即灵魂)随着死亡的临近而从大脑的物理基质中解放出来,并且能够进入“通常隐藏的领域”。
我仍然是一个怀疑论者。尽管如此,我真的不知道当她所有的认知功能明显已经丧失时,我的母亲是如何设法与我进行那五分钟完美的交流的。那是她不朽的灵魂吗?还是她垂死的大脑中最后一场风暴?
老实说,我只是很高兴它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