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的那句名言是什么来着?哦,对了:“我爱人类,但我讨厌人。”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我通常那种带有点厌世色彩的人道主义,但在某些特殊场合却尤其贴切。比如,最近一天晚上在我北爱尔兰的小村庄的披萨店里聊天时,话题转到了我的工作。通常,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难回答;当我说我是教授时,他们总是会问我教什么。当我说心理学时,他们会不自在地咯咯笑着说自己的问题,或者说——好像这是最原创的台词一样——我来这个镇子是对的。当我纠正他们说我不是临床心理学家,而是一名研究员时,我不得不解释我到底研究什么。“进化心理学”往往会在非学术界引起一些奇怪的想法。这次也是如此,当我在一个拥挤的披萨店里,大约有六个当地人偷听我说话时,我努力地阐述我的职业性质。不知怎么的,就像与我的对话经常发生的那样,同性恋被提出来,作为一个进化心理学家试图理解的复杂人类行为的例子。
我真希望当时手边有个笔记本,能把那位年轻店员的话一字一句地记下来,好给你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民族志描述。但简而言之,他非常自信地对我说,带着这个地区特有的本土特色:“哎。别误会我的意思,我没有反对同性恋的人。但我搞不懂的是,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私而不‘生儿育女’,这才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你们不繁衍后代,怎么能对抗进化呢?不生孩子感觉就是自私。” 我回答说,我自己作为一个同性恋者,这不是简单地“选择”不生育的问题;因为女人对我来说就像那张桌子上剩下的半块意大利辣香肠披萨一样没有吸引力,我说,我拼了命也硬不起来给女人授精。然而,我继续说,看到其他男人的勃起会让我非常兴奋,所以这——我指着天空强调——才是真正的达尔文之谜!然后我拿着披萨就走了。匆匆忙忙地。现在我正在俄亥俄州写这篇文章。
但无论如何,这次交流让我想起了我德国同事迈克尔·布鲁姆关于生殖和宗教信仰的研究。我意识到,出于宗教动机的恐同症可能至少部分根源于这种假设,即同性恋者在逃避他们的人类生殖义务。我从店员关于同性恋的评论中嗅到了一股强烈的宗教残留气息,考虑到北爱尔兰的教会氛围,这可能不是我的想象。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用进化生物学的术语来说,自然选择发生在基因层面,而不是物种层面,他对直线生殖的推测存在严重的缺陷。除了现代科技帮助同性恋者成为父母之外,无子女的个人仍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在基因上获得成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仅仅是生物父母更成功,比如大量投资于那些与他们共享基因的生物亲属。(在科学术语中,这被称为亲属选择或包容性基因适应度。)话虽如此,他在生殖的主要进化意义上也并非完全错误。人们确实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繁殖,以便大自然继续在他们的基因上运作。这不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或“目的”,因为那会暗示人类存在某种形式的智能设计,而这仅仅是一个机械的事实。
但海德堡大学的进化理论家和宗教研究员布鲁姆说,当智能设计的幻觉与生殖的必要性相交时,这一切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基本上,这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上帝“希望”或“打算”或“要求”我们,作为我们社群的忠实成员,生育一群同样信仰的孩子。上帝赐予你快乐的性器官是有原因的,所以这种不言而喻的逻辑就是,要和异性结婚并生育。以上帝的名义,看看旧约。《创世纪》的第一条诫命就是“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上帝似乎不仅仅是在提出建议,而是在发布一个不容置疑的命令。
布鲁姆发现,那些实际上将这个问题放在其教义最重要位置的宗教——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相对于那些未能认可这一严厉诫命的宗教而言,具有选择性的群体优势。他回顾了一些已经灭绝或目前正在消失的宗教,因为它们偏离了这个生殖原则太远。震颤派,例如,阻碍甚至禁止其追随者之间的生殖,而是将重点放在传教工作、劝说和外来者的皈依上。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被证明是一种愚蠢的策略。“从长远来看,”布鲁姆指出,“大规模皈依往往是历史上的例外,而不是规律。大多数时候,只有一部分人口倾向于从父母垂直传递给他们的宗教神话中转变,并且他们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变。[C]开始缺乏年轻成员的社区也倾向于失去对其他年轻人的传教吸引力。因此,震颤派老化并衰落了。”
一些宗教分裂团体也对上帝的生殖要求进行了一些过度的修改,甚至通过试图“完善”公共后代来探索优生学。然而,如果这也意味着阻止夫妇自行决定生育,这种经过计算的、深思熟虑的人类繁殖计划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纽约州北部奥奈达社区衰落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19世纪的基督教公社,他们对人类的性行为持有一种非常实用——几乎过于实用——的观点。生殖受到一种名为血统培植的优生学系统的严格管制。经过几代人,奥奈达社区的医生会让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基因健康的男女交配(去年夏天我在金赛研究所查阅档案时看到了一些手写的医疗记录,我可以向你保证,这种繁殖系统是真实而细致的)。通过这种人工选择过程出生的孩子是由公共抚养的,而且不鼓励母子联系。
为了防止计划外、非设计的孩子,奥奈达成员实施了各种控制措施,包括鼓励十几岁的男孩与绝经后的妇女发生性关系。这同时抑制了双方的性欲,并且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个人联盟,为年轻人提供了非常虔诚的老年妇女的重要教会辅导。成年男性练习男性禁欲,这是一种男性在性交过程中不射精的性“技巧”;考虑到奥奈达也有多角关系,这对血统培植的目的至关重要。所有这一切在理论上听起来都可能合乎逻辑,甚至就宗教而言异常理性,但严格的规定意味着奥奈达社区的迅速灭亡。仅仅大约30年,在成员达到仅有几百人的顶峰后,这个宗教公社于1881年正式解散。它的成员,大概拥有良好的基因,但人数稀少,转而从事银器贸易;如今,奥奈达社区被称为非常成功的公司奥奈达有限公司。
相比之下,那些类似地与世隔绝、不进行传教的宗教,它们鼓励其成员以老式的方式增殖等位基因——如正统犹太人、摩门教徒、胡特尔人和阿米什人——并且还强调“本土”信仰,成员出生于该群体并被灌输,这些宗教正在蓬勃发展。阿米什人的故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其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作为欧洲宗教改革后重浸派运动的一个分支而出现,大约有 4000 名阿米什人逃离德国,以避免迫害,并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初在美国和加拿大找到避难所。大多数人都知道阿米什人非常封闭,几乎避免与非阿米什人世界的所有接触——除了短暂的“Rumschipringa”(翻译为“跳来跳去”)时期,在这个时期,尚未受洗的阿米什青年会与外界的邪恶事物调情,然后再决定是否返回他们的家庭和信仰。对于男孩来说,返回社区的一个激励因素是,如果你想和当地的阿米什女孩发生性关系(即结婚),你必须首先受洗,这只适用于那些回家的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这样做。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自阿米什人在新大陆出现以来,他们的人口一直在增长。由于年增长率徘徊在 4% 到 6% 之间,他们的人口大约每 20 年翻一番。2008 年,他们的人数为 231,000 人;前一年,这个数字是 218,000 人。拥有孩子是上天的恩赐,也是一项正式的义务。每个阿米什妇女平均生育 6 到 8 个孩子,并且其中 80% 的人在经历“兰姆施普林加”(Rumschipringa)后重返群体,这种非凡的增长率(并且还在继续飙升)很容易理解。 布卢姆指出,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许多日益世俗化的国家一样,德国最初的阿米什人面貌几十年来一直在遭受人口的急剧下降。“教堂的关闭之后是操场、幼儿园、学校和整个定居点的关闭。”因此,至少在纯粹的数字上,阿米什人——长期以来被他们的欧洲同胞嘲笑为不肯放弃愚蠢的古老信仰的“傻德国人”——似乎正在获得最后的笑声。
事实上,布卢姆的研究还非常生动地表明,世俗的、非宗教人士的生育率被任何信仰的宗教人士远远地超过。在与宗教信仰相关的广泛人口数据中,虔诚的人在生育后代方面获得了优势。例如,父母参加礼拜的频率与后代数量之间存在全球范围的正相关关系。那些“从不”参加宗教仪式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平均一生生育 1.67 个孩子;“每月一次”,平均数上升到 2.01 个孩子;“每周一次以上”,2.5 个孩子。这些数字加起来,速度很快。然而,布卢姆分析中最有力的数据来自瑞士统计局在 2000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这些数据特别有价值,因为几乎整个瑞士人口都回答了这份问卷——6,972,244 人,占人口的 95.67%——其中包括一个关于宗教派别的问题。“结果非常显著,”布卢姆写道。
... 所有教派类别的女性生育的孩子都远远多于非教派人士。即使在那些(犹太教和基督教)社区中,这些社区的出生人数几乎是其非宗教信仰的瑞士同胞的两倍,并且拥有更高比例的学者和更高收入阶层,情况依然如此。
换句话说,不仅仅是“受过教育”或“上层阶级”的人生育的孩子较少,并且也往往较少信仰宗教,即使你在统计学上控制了这些因素,宗教信仰仍然独立地预测了母亲生育的后代数量。即使是那些将重点放在劝说外人皈依的衰落的宗教派别,例如耶和华见证人,其生育率也超过了非宗教信仰的母亲。与此同时,印度教徒(每位妇女 2.79 个孩子)、穆斯林(2.44 个)和犹太人(2.06 个)都是人类的丰产生产者。非宗教信仰的瑞士母亲仅生育 1.11 个孩子。
布卢姆当然承认,这些是相关性数据。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的是,信仰宗教是否确实会导致人们生育更多的孩子,或者——虽然不太可能但也存在可能性——这种联系是否正在反向驱动(有更多孩子的人变得更加虔诚)。最有可能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尽管如此,布卢姆推测了一些有趣的进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已经导致——并且今天仍然通过选择发生——宗教人士生育更多孩子的事实。由于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可遗传的特征,宗教父母所生的后代不仅通过他们的文化被灌输了信仰的色彩,而且布卢姆认为,与非宗教父母所生的孩子相比,他们可能在基因上也更容易受到灌输。
无论如何,整个情况对于“新无神论”运动来说都不是好兆头。进化生物学是按照数量规律运作的,而不是道德情感。布卢姆并没有试图掩饰他自己的宗教信仰,他认为这其中也存在着残酷的讽刺。
一些自然主义者试图通过引用生物学来摆脱我们进化而来的宗教能力。但是,从进化论和哲学的角度来看,试图用自然主义的论据来击败自然似乎相当奇怪。
作为一个出生于一个摇摆不定的跨信仰夫妇的无儿无女的同性恋无神论者,我怀疑,也许是好的,我自己的基因拥有一个非常有限的未来。至于其他读到这篇文章的无神论的异性恋夫妇,扔掉你们的避孕药具,在卧室里忙起来吧。要么,或者说,天哪,上帝不会很快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