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柏拉图曾指出,“创造力是一种神圣的疯狂,是来自神的礼物。” 精神疾病与创造力之间存在联系的浪漫观念仍然在流行文化中显著出现。但自从科学家开始正式研究这种联系以来,一直存在激烈的辩论。一些关于该主题被高度引用的研究受到了批评,理由是它们涉及高度专业化的样本,方法薄弱且不一致,并且严重依赖主观和轶事描述。

然而,现在已经变得更加清晰的是,创造力与许多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特质和特征之间存在真正的联系。一旦我们离开狭隘的临床环境,进入更广泛的普通人群,我们就会发现精神障碍远非绝对的类别。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处于每一种心理病理谱系(例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的某个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些维度上的表现每天都在发生显著波动,并且贯穿我们的一生。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尝试科学研究心理病理学和创造力各个维度之间的联系时,一个主要问题是结果的衡量标准。我们应该预测什么?因为事实是:创造力也存在于一个谱系中,范围从日常的创造性认知(使我们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到在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公共认可领域中看到的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因此,与心理病理谱系障碍的联系可能因结果而异。
一项新的研究由达里亚·扎贝利纳、大卫·康登和马克·比曼进行。他们研究了在一个健康的非临床样本中,心理病理学水平是否与100名年龄在18-30岁参与者的创造性认知和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有关。没有人因精神或神经原因住院,也没有人滥用酒精或药物。
研究人员通过让参与者想象假设的场景(例如,“如果能够走在空中会产生什么问题?”)并让他们用不完整的图形创作图片来测量创造性认知。他们通过让参与者编目他们在十个创造性领域(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建筑设计、创意写作、幽默、发明、科学发现、戏剧和电影以及烹饪艺术)的先前创造性成就来衡量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成就。例如,在音乐领域,问题范围从“我在这个领域没有接受过培训或公认的天赋”到“我的作品曾在国家级出版物上受到评论”。
他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和创造性认知(由四位独立评委评分)都与两种人格特质显著相关:精神病性和轻躁狂。即使在考虑了先前的学业成绩测试分数之后,这些发现仍然成立。
精神病性的特点是冲动性、寻求刺激和易患精神病。精神病性量表上的许多项目衡量思想和行为的怪异性,例如“其他人似乎认为我的行为很奇怪”、“我的想法很奇怪且不可预测”以及“我的想法常常让别人无法理解”。在临床环境中,极高水平的精神病性可能是诊断精神疾病的原因,但这一发现表明,在正常变化的普通人群中,这些特征与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之间存在关联。
创造力也与轻躁狂有关,轻躁狂是一种以高能量水平、快速的情绪波动和奔逸的思维为特征的情绪状态。轻躁狂量表上的一些项目包括“我经常情绪高涨,以至于我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情”、“我的兴趣非常广泛,以至于我经常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以及“有时想法和见解来得太快,以至于我无法全部表达出来”。同样,在临床环境中,这种特质的极端水平可能需要康复治疗。但这一发现(以及先前的研究的发现)表明,在普通人群中,轻躁狂与创造性成就有关。
然而,创造性认知和创造性成就都与抑郁症无关。这一发现与先前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和社交焦虑的测量结果与创造性成就或创造性认知之间没有关系。看来在普通人群中,没有任何程度的抑郁症与创造力有关。相反,与创造力真正相关的似乎是与轻躁狂和精神病性相关的特征。
有趣的是,当使用测试手册中建议的方法对测试进行评分时,创造性认知不再与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精神病性或轻躁狂相关。该手册建议计算流畅性(反应的绝对数量)和原创性(相对于其他参与者的反应的独特性)的加权平均值。当以这种方式计算时,创造性认知与标准化学习成绩测试表现相关,但与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成就无关。相比之下,当创造性认知测试的回答由独立评委评分时,创造性认知与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成就相关,但与标准化学习成绩测试的表现无关。
这些发现是有道理的。为了快速产生大量原创性反应,需要高水平的认知控制,包括抑制无关想法、快速更新工作记忆的当前内容以及灵活地将注意力从问题的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的能力。认知控制水平较高的人往往在智商测试中得分较高,在创造性认知测试中也往往能更快地产生更多原创性反应,并且在标准化学习成绩测试中也往往表现更好。但正如这项研究表明的那样,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的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
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发挥作用,包括动机、灵感、驱动力、毅力、爱、机会、社会支持和资源。从长远来看,创造力的质量比在人工实验室环境中,在时钟倒计时和一个陌生人告诉你“要有创造力!”的情况下快速提出反应的能力更有利于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
心理病理谱系特征与创造性认知的纯粹流畅性和原创性无关,这也是有道理的。许多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与降低的认知控制有关。扎贝利纳及其同事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虽然现场的、定时的创造性认知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关,但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成就与拓宽注意力和拥有“渗漏”心理过滤器的能力有关。换句话说,也许正是那些可能妨碍智商测试和标准化学习成绩测试表现的特征(例如,广泛的注意力、冲动性、白日梦和幻想倾向)正是那些增加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成就机会的特征。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调查这种有趣的可能。
当然,像任何研究一样,这项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样本量相当小,心理病理学和创造性成就的维度测量是自我报告的,参与者的年龄范围有限。因此,这肯定不是最终结论。一个开放且有趣的问题是,各种保护因素是否可以增加心理病理学被有效地引导到创造力中的可能性,而不是变成一种使人衰弱的疾病。这些保护因素可以包括认知变量,例如智力和认知控制的基线水平(如果太低,则在各种心理病理谱系上得分较高的人可能会被涌入的认知、情绪和感觉压倒),心理资源,例如动机和毅力,以及环境变量,例如关怀的支持和资源。
尽管如此,这些结果确实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各种特征(例如,高能量、奔逸的思维、不寻常的想法和行为、冲动性)增加了想法被他人评判为具有创造性以及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成就的可能性。这些发现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各种形式的心理病理学(例如,精神分裂症)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基因库中,因为它们可能为患有较轻程度疾病的人和患有完全精神疾病的亲属提供创造性的益处。
这些都是有趣的假设,并且可以进行科学的检验。虽然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浪漫化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既不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非临床水平的心理病理学在创造性生产中的作用,从而更广泛地理解精神障碍,并提高我们对人类多样性的欣赏。
© 2014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来源:瓦莱丽·哈迪的画作《写作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