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极端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积极”或“消极”的体验,在生活中更有意义

巅峰情感体验是我们生活中最意义非凡的体验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过上有意义的生活需要什么?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关注生活体验的效价: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关注积极情绪的研究人员积累了证据,表明当我们体验到积极情绪时,我们更有可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意义。相比之下,采取意义构建视角的研究人员倾向于关注对压力事件的调整背景下的意义。这两个研究领域通常彼此独立对待,这使得回答关于我们情感生活的哪种效价——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有可能有意义的问题变得困难。

两种观点可能至少部分正确。在他们的经典论文《快乐生活与有意义生活之间的一些差异》中,Roy Baumeister 和他的同事深入研究了与幸福感(控制意义)和意义感(控制幸福感)相关的不同结果。虽然幸福感与一个人生活中积极事件的频率呈正相关,与消极事件的频率呈负相关,但更大的意义感与积极事件消极事件的更高频率相关,以及更多压力、花费在担忧上的时间和花费在反思挣扎和挑战上的报告。这是怎么回事?意义如何能与积极和消极的体验都呈正相关呢?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一篇新论文中,Sean Murphy 和 Brock Bastian 认为,对情感效价的关注可能是该领域的转移视线。通过有意地将“积极”体验与“消极”体验进行对比,研究人员专注于这些体验之间的差异。然而,Murphy 和 Bastian 认为,这忽略了我们对体验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如何与意义感相关的相似性的理解。他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可能,即更相关的因素可能是体验的极端程度,而不是效价。相对于更中性的事件,极其愉悦和极其痛苦的事件可能都具有一组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使它们被认为更有意义。

他们着手首次检验这个想法。在三项研究中,他们收集了人们生活中跨越情感光谱的最重要事件的报告,并测量了体验的意义感。与他们的预测一致,他们发现最有意义的事件是那些极其愉快或极其痛苦的事件。

他们还研究了可能解释情感极端性对意义感影响的事件的各种品质。他们发现,极端事件之所以被认为更有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情感强度和它们激发的沉思(例如,“我发现自己正在分析这种体验,试图理解它”)。事实上,他们一致发现,积极和消极的事件激发了大致相同程度的沉思。虽然该领域主要关注创伤性事件如何激发沉思,但这一发现与关注经常发生在积极情绪之后的反刍的研究一致。

他们的发现也指出了强度在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在该领域中没有像情感的效价那样受到关注的因素。这项工作很重要,因为它将经常被分开对待,甚至彼此对立的关于意义的文献联系在一起。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共同点揭示了关于什么决定了我们认为有意义和难忘的事件的更完整和细致的图景。”

重新思考美好生活

他们的发现对我们理解美好生活以及我们更广泛地理解人性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从表面上看,许多人有意地以反享乐主义的方式行事,积极地寻求不愉快的体验,这似乎令人困惑。

例如,在他们的论文《乐于悲伤,以及良性受虐狂的其他例子》中,Paul Rozin 和他的同事发现,29 种最初令人厌恶的活动——包括观看恐怖电影、观看悲伤的画作、听悲伤的音乐、吃辛辣食物、听恶心的笑话、乘坐惊险游乐设施、进行痛苦的按摩和身体疲惫——在相当数量的个体中产生了快乐。Rozin 和他的同事在论文的结尾指出,如果我们“对悲伤的功能有更好的理解,我们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然而,Murphy 和 Bastian 的发现表明,令人愉悦的不是悲伤本身,而是体验的强度,因为强度会带来更强的意义感。这从叙事身份视角来看是有道理的:我们的人生故事和我们对自身是谁的认知是我们生活中精心构建的有意义事件的选择。我们认为最值得纳入我们人生故事的事件可能是那些最强烈的事件。与强烈体验相关的更多沉思可能会增加我们认为此类事件是自我定义的可能性。

50 多年前,亚伯拉罕·马斯洛谈到了“高峰体验”的重要性,他将其描述为“罕见的、令人兴奋的、海洋般的、深刻动人的、令人振奋的、提升体验的体验,这些体验产生了一种高级的感知现实的形式,甚至在效果上是神秘的和神奇的……”虽然人们经常谈论高峰体验的欣快感,但马斯洛经常指出,克服强烈的挑战和挫折可能是高峰体验的关键触发因素。

同样,Bastian 在他 2018 年出版的书籍 幸福的另一面:拥抱更无畏的生活方式 中认为,痛苦和悲伤实际上是幸福的必要成分。他指出,“我们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通常平衡在快乐和痛苦之间的刀刃上……我们对积极性和追求快乐的沉迷实际上正在使我们痛苦……没有一些痛苦,我们就没有真正的方法来实现和欣赏那种真实而卓越的幸福。”耶鲁大学心理学家 Paul Bloom 也一直在理解“痛苦的快乐”。

这些发现也对正念热潮产生了影响,并为目前将平静和安宁的体验视为最有利于美好生活的趋势提供了急需的对立观点。可以肯定的是,正念、冥想和培养内心平静可能对减轻焦虑、改善抑郁症和帮助我们应对痛苦有益。

然而,高峰体验的强度可能更可能定义我们是谁。在我们生命的尽头,我们最深刻地回忆起的会是我们所有的平静和安宁的冥想课程,还是我们会记住那些深入我们情感生活深处的时刻,那些让我们感到最生机勃勃的时刻?

Scott Barry Kaufman 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探索人类潜力的深度。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其他地方教授关于智力、创造力和幸福感的课程。他主持《心理学》播客,并且是九本书的作者和/或编辑,包括《超越:自我实现的新科学》、《天生创造:解开创造性思维之谜》(与 Carolyn Gregoire 合著)和《天赋不足:重新定义智力》。在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了解更多信息。2015 年,他被《商业内幕》评为“50 位正在改变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开创性科学家”之一。他为《大众科学》撰写了非常受欢迎的“美丽心灵”博客近十年。在 X 上关注他。

更多作者:Scott Barry Kauf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