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成长

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所写:“人可以选择退回安全,也可以选择向前迈向成长。成长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恐惧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克服。”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许多人熟悉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中自我实现被描绘在金字塔的顶端。您很可能在大学的心理学入门课程中了解过它,或者在 Facebook 上看过它的图表(也许是以幽默的方式,在金字塔的底部添加了“WiFi”或“卫生纸”)。

然而,关于“马斯洛金字塔”有很多误解。首先,马斯洛实际上从未创建过金字塔来代表他的需求层次!马斯洛实际上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发展通常涉及两步前进、一步后退的动态,在这种动态中,我们不断回到我们的基本需求,以汲取力量,从我们的苦难中学习,并努力实现我们整个人的更大整合。

马斯洛实际上强调了层次结构的一个不同特征,而不是僵化的金字塔。我相信这种人类动机框架与我们目前所处的动荡时期高度相关。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匮乏与成长

马斯洛认为,所有需求都可以分为两大类需求,这两类需求必须整合才能实现完整:匮乏和成长。匮乏需求,马斯洛称之为“D 需求”,是由缺乏满足感驱动的,无论是缺乏食物、安全、感情、归属感还是自尊。“D 领域”的存在影响着我们所有的感知并扭曲现实,对一个人的整个存在提出要求:“喂我!爱我!尊重我!”

这些需求的匮乏程度越高,我们就越会扭曲现实以适应我们的期望,并根据他人帮助我们满足最匮乏的需求的有用性来对待他人。在 D 领域,我们也更倾向于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生活中这种匮乏带来的痛苦。我们的防御非常“明智”,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难以忍受的痛苦,这种痛苦在当下可能感觉难以承受。

然而,马斯洛认为,成长需求——例如自我实现和超越——具有非常不同的智慧。马斯洛区分了“防御性智慧”和“成长性智慧”,他认为存在的存在领域(或简称 B 领域)就像用清晰的镜头替换模糊的镜头。一个人不再受恐惧、焦虑、怀疑和不断对现实提出要求的需求的驱动,而是更接受和爱自己和他人。更清晰地看待现实,成长性智慧更多的是关于“哪些选择将引导我走向更大的整合和完整?”,而不是“我如何保护自己才能感到安全和有保障?”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安全和保障担忧,以及我们对短暂的享乐的渴望,比我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愿望更需要我们的关注,这很有道理。正如记者兼作家罗伯特·赖特在他的书《为什么佛教是真的》中所说,“人类的大脑是由自然选择设计的——为了误导我们,甚至奴役我们。”我们基因“关心”的只是传播到下一代,无论对整个人的发展造成什么代价。如果这涉及到缩小我们的世界观,并导致我们对世界做出实际上与现实不符的过度反应,那就这样吧。

然而,这种世界观的缩小有可能抑制对世界和我们自身更全面的理解。尽管成长面临诸多挑战,但马斯洛相信我们都有能力自我实现,即使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自我实现,因为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受到匮乏的驱动。马斯洛对安全和成长辩证性质的强调与人格心理学、控制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当前研究和理论 惊人地一致。人们普遍认为,整个系统(无论是人类、灵长类动物还是机器)的最佳运作既需要面对干扰和破坏时目标追求的稳定性,也需要适应和探索环境的灵活性。

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人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感到饥饿、疲倦或恐惧,但经常被善意(可悲的是,往往不是那么善意)的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告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我就不会爱你。”

每当表达的需求被忽视,认为不如照顾者的需求重要时,这种情况都可能以多种微妙和不微妙的方式发生。因此,我们开始按照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感受的方式行事,而不是我们实际感受的方式。结果,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意见和想法的左右,受我们自身的不安全感和面对真实自我的恐惧的驱使,以至于我们将他人的信念、需求和价值观内化到我们存在的本质中。我们不仅与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需求失去了联系,而且也与我们最好的自我疏远了。

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来说,最孤独的状态根本不是社会关系的孤独,而是几乎完全与自己的经验分离。根据他对大量身心健康发展的患者的观察,他提出了“功能齐全的人”的概念。像许多其他创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样,罗杰斯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启发,克尔凯郭尔指出,“立志成为自己真正是的那个人,确实与绝望相反。”根据罗杰斯的说法,功能齐全的人

  • 对他们经验的所有要素持开放态度,

  • 发展出对自身经验作为敏感生活工具的信任,

  • 接受评估中心驻留在自身内部,并且

  • 正在学习将自己的生活视为一个流动、持续过程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经验的流动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新方面。

罗杰斯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倾向,可以用有机体价值过程 (OVP) 的存在来解释。根据罗杰斯的说法,OVP 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化是为了帮助有机体朝着成长的方向发展,不断响应来自环境的反馈,并纠正那些始终逆成长潮流而动的选择。罗杰斯认为,当人们内心自由地选择他们最深刻的价值观时,他们倾向于重视那些促进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经验和目标,以及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经验和目标。

现代研究支持人类 OVP 的存在和重要性。积极组织心理学家 Reena Govindji 和 P. Alex Linley 创建了一个量表来衡量 OVP,发现它与更大的幸福感、对自身最大优势的了解和运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活力感呈正相关。以下是一些陈述,可以粗略估计您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最深层的感受、需求和价值观

有机体价值量表

  • 我知道哪些事情对我来说是正确的。

  • 我从生活中得到了我需要的。

  • 我做的决定对我来说是正确的。

  • 我觉得我与自己保持着联系。

  • 我觉得我与自己融为一体。

  • 我做对我来说正确的事情。

  • 我做的决定是基于对我来说正确的事情。

  • 我能够倾听自己。

在另一项关于 OVP 的研究中,Kennon Sheldon 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证明当被赋予自主权时,人们确实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选择成长。Sheldon 让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选择各种目标,并发现这些目标自然而然地分为两大类:安全与成长

安全目标

  • 拥有受人尊敬的观点。

  • 拥有许多美好的事物。

  • 受到许多人的钦佩。

  • 广为人知。

  • 在经济上取得成功。

  • 受人喜爱和受欢迎。

  • 找到一份好的、高薪的工作。

成长目标

  •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向所爱之人表达爱意。

  • 感受到亲密之人的深深爱意。

  • 让别人的生活更美好。

  • 因为我本来的样子而被接受。

  • 帮助改善世界。

  • 贡献一些持久的东西。

Sheldon 发现,在完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人们倾向于走向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想法会朝着最有可能促进成长的方向转变。当然,目标不是变得 100% 以成长为导向,0% 以安全为驱动;我们需要安全目标和成长目标。这里的重点是,在选择的最佳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平衡往往会向成长倾斜。

事实上,Sheldon 发现,那些最初采用安全目标最多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向成长目标的幅度最大。正如 Sheldon 指出的那样,那些持有“无益价值观的人最需要[与成长相关的]动机改变,因此也最有可能证明这种改变”。因此,研究表明,当摆脱焦虑、恐惧和内疚时,大多数人不仅倾向于朝着实现他们独特潜力的方向发展,而且也倾向于朝着善良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并非完全自由地选择他们最重视的方向,这应该给我们希望,并指出在最佳条件下什么是可能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例如,许多具有边缘化身份的个体——无论是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性取向、残疾,甚至特殊教育状况(“学习障碍”、“资优”、“双重特殊”)——通常不会获得他们需要的环境支持和鼓励来感到自在地充分表达自己。对于这些个体来说,在他们真正感觉自己不合群的环境中,或者在他们的少数族裔地位对他们和周围的每个人都如此突出时,他们可能更难感到真实。

机构文化也会对其中的每个人产生影响。 Sheldon 发现 ,法学院新生在法学院的第一年,安全目标有所增加,而成长目标有所减少,据推测是因为“传统的法律教育会引发深刻的不安全感,从而使学生疏远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理想。”

还有许多其他恶劣和不可预测的环境条件会导致人们更加关注安全,而牺牲成长。在世界各地——就在此刻————人们发现自己正处于这样的境地,日益蔓延的冠状病毒大流行迫使我们所有人进入长期极度不安全和焦虑的状态。

不仅环境条件会阻碍我们自我实现倾向的实现,而且即使在我们自身内部,我们头脑中也有许多不同的(通常是无意识的)方面不断地呼唤我们的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意识如此重要,包括对我们内在冲突和极端特质的意识。

然而,归根结底,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成长。正如马斯洛所写,“人可以选择退回安全,也可以选择向前迈向成长。成长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恐惧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克服。”

--

摘自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博士的《超越》,由 TarcherPerigee 出版,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的一个印记,Penguin Random House 的一个部门。 LLC 版权所有 (c) 2020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今天是出版日!您可以在此处订购。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探索人类潜能的深度。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其他地方教授有关智力、创造力和幸福感的课程。他主持心理学播客,并且是九本书的作者和/或编辑,包括《超越:自我实现的新科学》、《天生创造:解开创造性思维之谜》(与卡罗琳·格雷瓜尔合着)和《天赋不足:重新定义智力》。在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了解更多信息。 2015 年,他被《商业内幕》评为“50 位正在改变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开创性科学家”之一。他为《大众科学》撰写了非常受欢迎的“美丽心灵”博客近十年。在 X 上关注他。

更多作者: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