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在一个喋喋不休的世界里能快乐吗?

接纳是内向者幸福和真实的关键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苏珊·凯恩的畅销书《安静》的副标题是“在一个喋喋不休的世界里,内向者的力量”。内向的人尽管面临“外向理想”的文化信息,仍然可以蓬勃发展,这一观点显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然而,直到最近,幸福的科学研究并没有真正支持这一观点。一项又一项关于人格与幸福之间联系的研究不断得出结论,即外向的人往往比内向的人体验到更高程度的幸福感。但是,近年来,一些更细致的研究对这一强有力的结论提出了挑战,并表明这个故事远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复杂得多。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即使在一个人人都滔滔不绝的世界里,内向的人也完全有可能茁壮成长。

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这些新研究,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内向?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什么是内向?

互联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内向的不同概念,因此让我澄清一下科学文献中如何对待内向。在现代人格研究中,外向被认为是人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外向包括一系列特征——例如外向、善于交际、善于表达和自信——所有这些都与对环境中奖励的高度敏感性相关联。因此,内向只是位于这个极点的另一端,其特点是更加内敛和安静,以及对环境中奖励的敏感性阈值较低。

就是这样。然而,关于内向存在许多常见的误解,例如内向的人必然是害羞的(只有当内向的人在神经质的人格特质上也得分很高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更可能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只有当内向的人在对经验的开放性的人格特质上也得分很高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人格神经科学家科林·德扬解释如下:

“在性格外向方面得分较低的人不一定向内转;相反,他们较少受到周围奖励的可能性所吸引、激励和激发。因此,他们说话较少,不那么主动,并且体验到的热情较少。他们也可能发现,对性格外向的人来说具有回报和激励作用的刺激水平,对他们来说只是烦人或疲惫(甚至可能令人感到不知所措,这取决于他们的神经质程度)。他们的内敛举止不太可能表明他们对想象和思想世界有强烈的投入,除非他们在[对经验的开放性]方面也得分很高。”

内向的新科学

有了这些概念,我们现在可以深入研究内向的“新”科学。我之所以称之为新科学,是为了将其与早期更为黑白的结论(外向=幸福)区分开来。早在2001年,文献就开始观察到其样本中“快乐的内向者”的重要子集。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实现幸福的途径有多种人格。在这一系列研究中,我与杰西·孙和卢克·斯米利合作,更细致地研究了人格的多个方面和幸福的多个维度(不仅包括幸福,还包括意义、自我接纳、自主和个人成长等重要的幸福来源)。我们发现,人格的以下五个方面最能预测各种幸福指标:热情、低退缩、勤奋/毅力、同情心和求知欲。因此,无论一个人的总体内向程度如何,如果培养了通往幸福的其他途径之一,仍然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快乐的内向者。

罗文·雅克-汉密尔顿领导的另一项研究调查了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外向行为的代价。我强调了“持续”这个词,因为它被证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告。先前的研究表明,无论一个人在性格外向-内向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何,那些更自然地表现出外向行为的人更有可能在当下感到真实。与该发现一致,雅克-汉密尔顿及其同事发现,要求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外向”一周,对参与者的整体积极情绪和真实感报告产生了“完全积极的”好处。

然而,重要的细微差别是,更多的内向的人在积极情绪方面的增长较弱,经历了更多的负面情绪和疲惫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真实感下降。这项研究强调了反复表现出与性格不符的行为的代价,以及被迫表现出与性格不符的行为的代价(实验者明确指示参与者以某种方式行事)。

这对于生活在高度重视外向并将其强调为理想生活方式的文化中的内向者的福祉具有深远的影响。C·阿什莉·富尔默及其同事调查了来自28个社会的7000人的外向与幸福感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一个人的外向程度与他们所在社会的外向平均水平相匹配时,外向与幸福感和自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大得多。这项研究表明,在考察内向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时,人与环境的匹配度非常重要。研究人员提出了“人与文化匹配假设”,该假设认为文化可以作为人格对自尊和幸福感的积极影响的重要放大器。*

重要的是,并非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定量的。定性方法提供了一种更深入地了解内向者生活经验的方式。在美国医学院(经常奖励外向行为的环境)背景下对内向者进行的一项重要定性分析中,拉尔夫·吉利斯及其同事发现,自我认同为内向的人提到,他们有时会感到自己是不合群的人,质疑自己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才能在医学院取得成功,并被评判为表现不佳。以下是研究中自我认同为内向的人的一些报告:

  • “人们对内向的人可能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不少人说我令人害怕或显得冷淡,只是因为我话不多。仅仅因为我们不经常说话,不让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脑子里在想什么,我们就显得很奇怪。”

  • “在读了戴尔·卡耐基关于如何影响他人的书后,我觉得作者在告诉我,我必须改变我的人格/身份,才能对他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改变。”

研究人员为医学院如何更欢迎和欣赏内向者提供了一些建议,例如在提出问题和最初回答之间暂停,以及区分焦虑和内向的行为。至关重要的是,研究中的一些内向者在观看苏珊·凯恩关于内向者潜在优势的TED演讲后,表达了极大的宽慰和认同。

所有这些研究表明,成为一个快乐的内向者也许最大的关键仅仅是自我接纳;不要强迫自己反复做出与性格不符的行为,也不要认为自己只是偏离了“理想”人格。罗德尼·劳恩及其同事在《幸福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让人们表明自己在性格外向-内向连续体上的位置,然后让他们表明自己在同一连续体上的理想位置。很明显,文化上存在对外向的明显偏好。他们发现,高达96%的人认为,外向的特点在他们的社会中比内向的特点更有价值,82.2%的参与者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表现出外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参与者(53.6%)希望自己更外向,而那些更内向的人尤其希望自己更外向。这些发现与之前的工作一致,表明在西方,87%的人明确表达了变得更外向的目标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劳恩及其同事发现,他们样本中对自己的内向感到满意的内向者比那些想变得更外向的人表现出更高的真实感,并且能够达到接近外向者所体验到的幸福水平。这些发现表明,仅仅改变一个人对自己在性格外向-内向连续体上的位置的判断,就可以对幸福感和真实感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

例如,内向者如果能学会更自在地接受自己在内向-外向连续体上的位置,就能在我们的学校、大学和工作场所中更好地发展,尽管在西方,这些机构通常倾向于外向行为。我们推测,内向者可以通过关注幸福感的概念,例如保持积极的自我态度、培养良好的品格、练习更多的自我接纳以及发展他们的“优势特征”,来学会在这些环境中更自在地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你总是可以改变你如何看待自己。不要让任何人仅仅因为你与众不同就让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拥抱你能带来的独特优势,你就更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更快乐、更健康、更真实。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快乐的内向者。

Scott Barry Kaufman is a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human potential. He has taught courses on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well-being at Columbia University, N.Y.U.,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elsewhere. He hosts the Psychology Podcast and is author and/or editor of nine books, including 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Wired to Creat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Creative Mind (with Carolyn Gregoire), and Ungifted: Intelligence Redefined. Find out more at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In 2015 he was named one of "50 groundbreaking scient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by Business Insider. He wrote the extremely popular Beautiful Minds blog for 大众科学 for close to a decade. Follow him on X.

More by Scott Barry Kauf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