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报道吗? 智能外星恐龙,再论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本系列“值得报道吗?”中,我将描述我在科学新闻工作中遇到的研究,以及我是否将其作为故事报道。所有研究都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公众可能想读到什么呢?

在我上一篇关于报道的文章中,关于一篇关于智能外星恐龙的随笔段落一位评论者一位《大众科学》的博主同事指出,该论文的作者罗恩·布雷斯洛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并想知道为什么任何报道智能外星恐龙评论的记者都没有简单地采访他,以 выяснить 其含义。

是的,罗恩·布雷斯洛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并且还曾担任美国化学学会主席。他绝不是江湖骗子,不应被视为那样的人。为什么没有记者联系他,听取他的说法呢?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产出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报道。


这是一个答案复杂的问题。我将提供我自己的观点,并坦率承认,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提出许多论点,人们可以在评论区自行讨论。

在我看来,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我认为根本不应该写关于这件事的文章。它出现在一篇科学论文中,但我不认为它应该被视为科学评论——它不应该被认为是基于证据的论点。

任何关于此事的报道都是关于科学文化的。科学家是否应该在其中加入这些陈述?新闻官员是否应该强调这些陈述?

通常最终发生的情况是,你最终大多是在表达观点。有些人喜欢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另一些人则觉得它很荒谬。这种情况正是如此。

那么,你是否会去收集意见,包括采访布雷斯洛?据我所知,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这样做。我的感觉是,他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付出额外的努力。它几乎不值得写一篇关于它的评论——再说一次,我的观点是,它实际上甚至根本不值得写一篇文章。此外,通过四处询问其他人对一句随笔评论的看法,你是否只是在小题大做,把一个问题搞得比实际需要的更严重?

此外,我不确定采访布雷斯洛实际上会给你带来什么,除了一个让布雷斯洛更加尴尬的故事。我可以想象采访可能会像这样进行:“也许你不应该写那个?”“是的。”“你现在觉得写那个很傻吗?”“也许吧。”“回顾过去,你会说你可能表达了糟糕的判断吗?”“也许吧。”作为一名记者,仅仅为了避免进一步伤害某人的感情而避免采访是不专业的,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不会感到惊讶。

您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至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就“值得报道吗?”与我联系。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众科学.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