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温和的建议: 消费级 Wi-Fi 标签。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群!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大众科学》早期的博客平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立场。


在“温和的建议”系列中,我和我的同事将提出我们认为完全可行且非常希望能够实现的创新和项目。

我的记性很差,像筛子一样,我已经记不清(呵呵)多少次找不到钥匙或遥控器了。 如果我能问问一位无所不知的管家它们在哪里就好了,但我觉得以我的薪水请不起这样的管家。

因此,就有了射频识别 (RFID) 标签,当然这只是理论上。 它们基本上由一个小型天线和收发器组成。 向其发送信号查询,它就会响应你编码在其中的数据。 很多都不需要电池,而是利用读取器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中的能量供电。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出色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订阅,您将帮助我们继续报道那些关于塑造当今世界的重大发现和理念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故事。


我曾在一家当地图书馆做志愿者,那时我接触过 RFID 标签。 它们看起来像是大约一英寸宽的方形贴纸,中间有一个扁平天线呈螺旋状环绕着收发器。 你把标签贴在书上,扫描一下,输入书的信息,电脑和网络会自动将这本书与贴在书里的 RFID 标签关联起来。

如果商店里能买到成卷的,可以和 Wi-Fi 信号配合使用的这种标签,那就太棒了。 你可以把它们贴在书本里、遥控器上等等。 它们可以帮助你找到放错地方的东西,或者用来清点你的物品库存。

我想象中,你会使用支持 Wi-Fi 的设备扫描物品——例如,可以放在基站上扫描,或者使用像 iPhone 这样支持 Wi-Fi 的移动设备扫描。 然后你需要将物品的数据输入到电脑上的某个应用程序中——你可以手动输入,或者扫描条形码。 当你想再次找到这件物品时,或许基站和支持 Wi-Fi 的移动设备可以发出信号寻找它,并对其位置进行三角定位。 除非你选择分享这些信息,否则没人会知道 RFID 标签上的代码代表什么,这样就保护了隐私。

关于“温和的建议”系列,您可以给我发邮件: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也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 #modestproposal 标签,了解该系列的更多信息。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众科学.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