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表情符号,它们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喜极而泣”表情符号——这是这个看起来又笑又哭的表情符号的官方名称——被牛津词典评为2015年度词汇。信不信由你,它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表情符号。表情符号在数字通信中的流行表明它们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表意符号的兴起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他们担心语言的未来。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完全只用表情符号聊天,但它们正在帮助我们修改回应,并在原本难以解读含义的环境中增加意义。表情符号的使用非常广泛和普遍,以至于我们现在有了数据表明,表情符号的使用和位置带有情感权重,这会影响我们对构成这些图标的消息的感知。理解他人的精神状态对于沟通至关重要。将玩笑理解为严肃的陈述,反之亦然,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可能会对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当然,这也不是将冒犯性或贬损性言论当作玩笑的借口。)我们解读社交数据的能力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理理论,以至于我们尽可能地寻找并运用非语言的社交和视觉线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话时会打手势,或者挑眉毛,或者疑惑地眯起眼睛的原因之一。我们不断寻找方法来确认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因为这反过来告诉我们我们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我们还受人尊敬吗?我们还被包括在内吗?还是该找一群新的人一起吃午饭了?所有这些信息都包含在我们非语言线索的丰富性中。早在数字媒介通信的初期(即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随着聊天室的流行,在缺乏社交线索的情况下,意义和意图传递的基础开始崩溃。由于分歧迅速升级,人们提出了 :-) 和 :-( 作为维持和平的一种手段。从这些不起眼的手段中,表情符号应运而生。(实际上,表情符号可能比那时出现得更早,但我们暂时把它定在这个时期。)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它们是抵消误解的一种方式。表情符号的增长与我们在数字空间中对更细致的沟通的需求相一致。今天,我们拥有一个完整的图标库,可以表达从饥饿到掌声再到心碎的一切情感。情感分析是对人们的观点、情绪和态度在词汇中体现出来的计算分析。随着社交渠道、论坛、博客、评论区和网络上其他互动空间的增长,它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科学家试图绘制在线表达的情感(正面、负面、中性),并通过生成有效的营销和广告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行动。到目前为止,重点主要集中在词语上,但当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图像和图标上——尤其是表情符号时——他们开始看到表情符号的使用模式。在分析了大约 70,000 条推文中的表情符号后,研究人员生成了一个包含 751 个最常用表情符号的列表。位居榜首的是“喜极而泣”表情符号,但其他流行的表情符号也趋于积极,包括笑脸、红心和派对符号。积极性孕育积极性。我们希望被视为积极的人,并认识其他积极的人。这些表情符号帮助我们将自己塑造成有趣和开朗的人。我们将自己投射成其他人想要认识的人。结果是,某些表情符号被反复使用,并被定义为积极的——它们也被这样认可,因此它们出现的语境也带上了这些特征。研究人员还发现,表情符号也倾向于在句子中成簇出现,或者以字符串的形式出现(想想你那个发送所有表情符号短信的表情符号狂朋友),而表情符号则单独出现,而且经常出现在句子中间。为什么这很重要?这表明表情符号被用来强调特定的情感,而不是对语气提供澄清。一连串积极的表情符号强化了庆祝或玩笑。总而言之,表情符号是表达的工具。然而,它们还不能被归类为语言,因为它们不受语法约束。例如,如果你以任何顺序将一系列表情符号串在一起,它们仍然可以传达相同的信息。完全有可能将表情符号以非常特定的顺序串在一起,以演示特定的事件顺序,但是这种线性排列的僵化实际上限制了沟通。表情符号迫使我们以具体的单位思考和分享。浴缸表情符号不能被修改成新的东西。它不可能是粉红色的浴室或溢出的浴缸。我们受到图像本身及其出现的直接语境的约束。尽管如此,这种限制并没有阻碍表情符号的使用。而且表情符号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它们允许我们简洁地表达情感体验,这远远超过了最初的表情符号字形所允许的范围。“喜极而泣”表情符号的压倒性流行是所有这些因素的总和。它是积极的、友好的,并且几乎适用于所有回应,因为它有助于在适当的回应上达成共识。
[空白]太荒谬了,我笑得都哭了。
[空白]太精确了,我笑得都哭了。
[空白]就是这样,所以我笑了,不然我就要哭了。
它调节互动。就像“赞”按钮帮助确认地位和联系一样,“喜极而泣”表情符号也可以起到连接作用。它已成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共情方式。但它也可以缓和较阴暗的情绪,使其不那么具有对抗性。它可以帮助缓和评论或共同经历,并提供回应的途径。它为数字通信提供了恰当的情感水平。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随着我们深入数字设备的下一波浪潮,我们将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传达意义和意图。看看我们如何在表情符号之外实现这一目标将会很有趣。
参考文献:
Kralj Novak P, Smailović J, Sluban B, Mozetič I (2015) 表情符号的情感。PLoS ONE 10(12): e0144296. doi:10.1371/journal.pone.0144296
您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