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随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逐渐失宠,讨论的重点已转向强调他的故事所压制的那些声音。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美国正在努力定义“美国人”的含义。这种身份正在移民政治中被用作武器。有无数关于被视为非本土美国人的人在公共场所遭受广泛骚扰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原住民提醒人们,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美洲就有人居住,如果有人有权声称自己是“美国人”,那他们才是。为此,在原住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多个提醒人们了解自己目前居住的本土土地属于谁的实例,并且存在一个由大众参与的地图工具,以帮助进行此评估,并促进意识和自我反思。
我每天都进入勒纳佩领地。我怀疑他们今天是否还能认出这里。1609年,当亨利·哈德逊驶入纽约港时,曼哈顿岛是一个繁荣的自然生态系统。哈德逊记录了栗树、橡树和山核桃树,以及有火鸡、麋鹿、黑熊和海狸栖息的盐沼。“收集池塘”位于现今的弗利广场,在荷兰人和英国人控制并最终在其岸边建造制革厂,污染了池塘使其无法使用之前,为勒纳佩村民提供了淡水。时代广场曾是一个红枫沼泽和海狸池塘。马库斯·加维公园俯瞰着一片可能经过管理的草地。
在哈德逊报告了他的发现后,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新大陆。荷兰人几乎立即返回,建立了从特拉华州到奥尔巴尼的新尼德兰。位于曼哈顿岛南端的新阿姆斯特丹的定居点战略性地部署,以捍卫他们在哈德逊河上游的毛皮利益。据称,总督兼总监彼得·米努伊特与勒纳佩人交易了曼哈顿岛,但从未找到任何销售单据。正如美国印第安人国家博物馆指出的那样,该地区可能居住着多个原住民群体,那么为不属于特定群体的土地进行土地交易是否会发生?这个传说的一个版本认为,米努伊特是从卡纳西人那里购买的,但他们居住在皇后区,即长岛的最西端。关于销售的定义,以及荷兰人是否滥用了土地使用协议也存在疑问,这可以解释随后因牲畜游荡而引起的一些紧张关系。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尽管如此,新阿姆斯特丹还是建立并开始发展。在某个时候,新尼德兰的2000名居民中有1500人将居住在那里。然而,在17世纪30年代,新尼德兰开始感受到来自法国人、英国人和瑞典人的各方压力。然后,总督兼总监威廉·基夫采取了直接而无情的行动来确保他的边界,其中包括与勒纳佩人达成一系列协议,以获得将成为纽约市外区的地方。但这种关系很紧张。勒纳佩人正在遭受他们没有免疫力的欧洲疾病的困扰。他们还不断被迫捍卫他们认为已经建立的边界,以防止牲畜入侵。基夫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善这种关系:他试图向勒纳佩人征税以增加收入,并且不会向他们出售欧洲的枪支,这使得他们在敌人能够从荷兰水手那里获得枪支时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紧张关系在计划好的屠杀中达到了顶峰,荷兰士兵在两个大都市地点对勒纳佩人进行了屠杀,其中一个地点是保龄球场的所在地。1643年2月25日,两组勒纳佩人从马希坎人那里寻求庇护。基夫亲自领导了一次袭击,杀死了现在位于新泽西州帕沃尼亚的80名勒纳佩人。他的士兵在保龄球场又杀死了30人。这些杀戮是野蛮的,并且在历史编年史中得到了生动的描述。基夫将阿尔冈昆民族的愤怒降临到新阿姆斯特丹身上,并将年轻殖民地边缘的定居者置于一场为期两年的战争的道路上,如果阿尔冈昆人直接袭击堡垒,这场战争将永久摧毁新阿姆斯特丹。相反,当他们袭击周边定居点时,生活陷入了停顿。
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荷兰当地公民咨询委员会明确反对最初的袭击。基夫被荷兰西印度公司解雇,新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大都市纽约市。很少有关于这个殖民地或哈德逊所知的景观的痕迹。
我每天都穿过卡纳西人和罗卡威人曾经居住的土地,回到梅里克人和马萨皮夸人称之为家园的土地。我每年都会拜访锡内科克人,并经常拜访蒙托克人的土地。许多这些群体已经消失了。正如纽约州史密斯敦在1768年颁布的法令所表明的那样,一些人被系统地驱逐出去,该法令“在明年五月一日之后,任何斯夸穆斯蒂或混血女性不得在史密斯敦的范围内拥有任何房屋、地窖或棚屋”。一些人被疾病根除,而另一些人,如蒙托克人,其数量锐减并四处散落。蒙托克人正在申请认可并获得土地,正如锡内科克人所做的那样。
认可只是战斗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地图上,虽然其中一些社区的名称仍然存在,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被盎格鲁化了。纽约市的行政区以在那里定居的欧洲人(布朗克斯、皇后区、斯塔顿岛)或欧洲的地方(布鲁克林)命名。只有曼哈顿与该空间的原始名称相似。长岛的地图重写并采用了居住在那里的民族的名称,并且是为了服务于定居者的土地所有权主张而绘制的。这是一种我们往往会忽视的抹杀,但如果公共讨论为承认留出空间,这可能不再是我们能够继续忽视的事情。
那么,你住在谁的土地上?
此处的评论已禁用。但欢迎您加入Facebook上的社区。
—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