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之谜的碎片:南方古猿源泉种是谁?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很少有事物像我们人类自身的物种历史一样神秘或充满争议。然而,科学杂志发布的一系列论文可能会为这个谜题增添新的碎片:四篇论文揭示了南方古猿源泉种Australopithecus sediba的面纱,该物种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详细介绍了手、脚、骨盆和头骨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将该物种确立为现代人类祖先谱系的一部分。

在南非马拉帕的一个地下洞穴中,距离约翰内斯堡约 25 英里(40 公里),被鉴定为南方古猿源泉种Australopithecus sediba的众多原始人类遗骸一直位于流石层之间——流石是一种在洞穴中形成的岩石,成分与石笋和钟乳石相似,但顾名思义,这种岩石形成于“流”过表面的层中。流石富含铀,铀会衰变成铅。通过测量石头中存在的铀和铅的量,科学家们能够将流石的年代确定为距今 197.7 万年至 198 万年前。这个年代已被应用于化石本身(化石太古老,无法直接测定年代),使其比已知最古老的Homo属化石(1.90 Ma)还要古老。

但使这些化石令人好奇的是它们独特的特征组合。例如,脚和脚踝表明南方古猿源泉种肯定是双足行走的,但它并没有完全放弃其树栖习性。南方古猿源泉种有一个 rudiment arch,证据表明它可能拥有跟腱,这将有助于双足行走,但其类猿的脚后跟在吸收行走或跑步时的重量方面会很差。脚踝表现出的灵活性不如猿类,但比现代人类的脚可能实现的灵活性更高。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让研究人员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可能在其攀爬和行走方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根据 Steven Churchill 及其同事的说法,骨盆可能会挑战产科学假说,该假说认为早期Homo的较大脑容积促进了骨盆的变化,使其变得短、宽且更像碗状,而不是像南方古猿化石中观察到的那样宽、扁平和外张。南方古猿源泉种的骨盆不寻常,因为该物种的大脑很小,因此骨盆的变化——至少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为了容纳更大脑容量的后代,可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对现代骨盆发育的理解。鉴于该物种双足行走的证据,骨盆与陆地栖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值得更密切的调查。

但似乎是手抓住了许多人的想象力。我们的手使我们能够与世界连接并塑造世界——它们提供了我们最初体验和理解我们环境的方式。古人类学家 Tracy Kivell 报告说,在石器工具出现之后,最完整的原始人类化石手之一已在马拉帕被发现,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人类这一标志性特征的理解。南方古猿源泉种的手指缩短了,最重要的是,拇指细长,这将使其在操纵物体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猿类有长手指,用于抓住树枝和运动。除了少数例外,它们没有表现出人类所能达到的灵巧性。南方古猿源泉种的手将足够强大和灵活,使原始人类能够爬树,但也能够精巧地接触物体。

Kivell、Churchill 以及合著者 Job Kibii、Peter Schmid 和 Lee Berger 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发展和使用的理解。尽管他们指出,南方古猿源泉种似乎并不具备所有通常与工具生产和使用相关的形态特征,但细长的手指和突出的拇指表明,石器工具生产的物理要求可能比最初确定的更为复杂。在没有实际石器工具来证实南方古猿源泉种的操纵技能的情况下,化石手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强烈表明存在这种潜力。

2008 年发现该化石遗址的 Lee Berger 博士(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认为,这种特征组合使南方古猿源泉种成为直立人Homo erectus直接祖先的有力竞争者。然而,所有论文都谨慎地指出,这些特征可能是同形异质性——在无关的谱系中同时发展起来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可能不是缺失的环节,但它提出了关于我们进化树组织结构的有趣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祖先来进行探索。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