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时间:情境很重要

人们常常觉得,即使回程的地理距离相同,也比去程花费的时间更少。事实并非如此。当所有因素都相同时——相同的距离,大致相同的速度,没有外部延误,大致相同的休息站数量——回程所需的时间几乎与去程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感觉不同呢?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你有没有试过,去某个地方,然后在回程中,你只想赶快到家? 并且,如果不是因为 Belt Parkway 上三个小时的交通堵塞,或者通往隧道的四个小时的路程,也许你真的到家了,并且心想:“嘿,我比预期的更快到家!回家真好!”

 

这种体验被称为“回程效应”:人们常常觉得,即使回程的地理距离相同,也比去程花费的时间更少。事实并非如此。当所有因素都相同时——相同的距离,大致相同的速度,没有外部延误,大致相同的休息站数量——回程所需的时间几乎与去程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感觉不同呢?答案是时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PLOS ON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如何处理和解释时间问题。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当今世界发现和塑造我们世界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回程效应对于科学界来说并不新鲜。 让我们从当前有助于解释这种体验的假设开始

  • 熟悉感: 了解路径和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让我们感觉更有准备。 当发生干扰我们旅程的事情时——当引入不熟悉的刺激时——我们感觉时间过得更慢。

  • 高估: 我们大多数旅程都以乐观的心态开始,因此即使是小的挫折也可能看起来像是巨大的延误。 当我们开始回程时,我们会弥补这些延误,当我们估计我们的旅行时间时,却发现我们比预期的更快到家。

  • 时间相关性: 当我们有约会要赴时,我们对时间更敏感,对延误也更敏感。 这在前往目的地的最初旅程中更为常见。 在回家的旅程中,我们可能没有相同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我们可能会更放松地看待时间。

虽然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但还有更多因素。 Ryosuke Ozawa 和他的同事让参与者观看一个人步行前往目的地的 20 分钟视频,来体验模拟旅行。 视频显示的是往返旅行体验或单程旅行。 观看单程旅行的参与者观看了两个视频,这些视频突出了往返目的地的不同路线。

 

无论观看哪个视频,参与者都被要求在观看电影时报告他们认为三分钟过去了的时间(不看时钟)。 两组参与者都认为时间以相同的速度流逝。 然而,当参与者被要求反思这次旅行时,他们在感知时间的方式上出现了差异。 时间在叙事中的情境影响与大脑的特定区域有关——并且它可以被愚弄。

 

我们的大脑使用不同的机制来追踪时间。 一种机制以特定的速率发射神经元,并且这些脉冲在特定的时期内被追踪; 这需要对时间的意识。 时间相关性很高的实例迫使我们更多地关注时间的流逝,而我们越关注时间,时间的流逝似乎就越长。 这被称为前瞻性计时。 另一种机制是基于记忆和语言过程。 例如,询问某人一部电影有多长。 这需要一个估计,该估计利用记忆的背景:你喜欢这部电影吗,还是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与朋友见面? 这被称为回顾性计时,并且可能受到整体体验的影响。

 

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具有文化基础,但它也是个人的。 虽然有一些普遍性可以指导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但我们无法逃脱构成我们记忆的叙事。 随着这些叙事的应用,它们反映了我们在更大世界中的经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如何计划和准备随后的类似事件。

 

--
参考文献
Ozawa R, Fujii K, Kouzaki M (2015) 回程仅在后见之明中感觉更长:回程效应的心理生理学研究。《PLoS ONE 10(6): e0127779。doi:10.1371/journal.pone.0127779

 

--
您可能也喜欢
公鸡几点打鸣?
我们为新年庆祝的是谁的时间?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