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大众科学》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本周要闻:1914 年 10 月 10 日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无人机是 21 世纪战争的前沿。这些大大小小、无人驾驶的飞机盘旋在战场上方,收集图像并以电子方式报告给总部。
1914 年,在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一位德国发明家认为,他从空中拍摄照片的方式将能够帮助少量可用于这项工作的飞机。早在 1907 年,朱利叶斯·纽布隆纳就发明了一种小型自动相机,可以绑在信鸽身上(这些鸟类已被军队广泛用于传递信息)。相机会在预设时间拍摄照片。根据我们的文章,这个想法非常好,以至于“普鲁士战争部长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并将斯潘道军事信鸽站的鸟类交由纽布隆纳博士支配。”
很快,快速发展的航空科学被认为更适合空中侦察(间谍活动),因此信鸽相机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然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央情报局开发了一种“信鸽相机”(它在中央情报局虚拟博物馆中展出),但其用途仍然保密。
摘自我们 1914 年 10 月 10 日的期刊
“军事摄影‘鸟瞰图’迄今为止是通过气球、风筝或火箭获得的。纽布隆纳博士发现,它们也可以借助信鸽拍摄。制造一种最大焦距为 2 英寸且最大重量为 2 1/2 盎司(包括所有附属设备)的自动相机并非易事,但法兰克福一家公司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一种装置形式包括两个完整的相机,其镜头向前和向后,因此当两个底片在鸟的任何位置同时曝光时,至少可以获得一个陆地景观。相机安装在薄铝胸甲上,该胸甲通过带子和橡皮筋固定在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