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什么,你就是什么

披头士乐队还是勃拉姆斯,包豪斯还是巴洛克——你的文化偏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个性

一位朋友邀请你去他的新公寓。当他播放一张老爵士唱片时,你环顾他凌乱的房间,想找个地方坐下。文学和哲学作品在书桌旁堆得像腰一样高。图钉将一幅色彩鲜艳的毕加索版画固定在墙上。他的外国电影和纪录片收藏从一个未拆封的箱子里倾泻而出。他的室友的住所——你在走廊对面瞥见了——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幅装裱好的莫奈海报挂在整洁的床上方;流行歌曲CD盒和电视剧套装摆满了书架;精心摆放的八卦杂志塞满了附近的架子。

甚至在没有见到室友的情况下,你都愿意打赌这两个人不会在一起住太久,而且,事实上,你可能是对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与审美趣味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根据这些调查,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书籍和抽象艺术的爵士乐爱好者,更有可能是外向型性格,并且对新体验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的粉丝可能避开新奇事物。然而,根据他对印象派艺术的喜爱,他很可能性格随和且尽责。

这种类型的性格分析远非完美。我们都知道,不守规矩的懒汉却有高雅的爱好,或者学者却喜欢肥皂剧和流行音乐,这种打破刻板印象的情况。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书的封面来判断读者:如果你喜欢挑战,你很可能会在你消费的媒体中寻找挑战。如果你性格外向且善于社交,你可能会被公众关注的歌曲、杂志和电视节目所吸引。如果你情感丰富,你可能会主要为了寻求安慰或消遣而转向文化和艺术。的确,我们的人格——甚至可能比我们的智力或教育更重要——对我们阅读、收听和观看的内容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准备好迎接新事物了吗?
许多旨在追溯我们的文化倾向与人格的研究,都追踪了被称为“五大人格特质”的特征: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尽责性。个人在这些衡量标准上的得分,大致描绘了他们的天性。他们是内向还是外向,反映了外向性?他们是好奇的,表明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还是更务实?他们是情绪反应强烈,或者神经质,还是不易激动?他们倾向于合作——意味着他们的性格随和——还是更多地受自身利益驱动?他们是自律的,这是尽责性的标志,还是在对待生活时更随意?

在所有五大人格特质中,开放性似乎尤其塑造了我们在美术方面的喜好。2009年,伦敦大学的 Tomas Chamorro-Premuzic 和他的同事在线收集了超过90,000名年龄在13岁至90岁之间的人的数据——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此类研究之一。他们要求受访者评价他们对四种风格(立体主义、文艺复兴、印象派和日本)的24幅画作的喜爱程度,然后完成一份五大人格问卷。有趣的是,他们发现只有开放性对艺术倾向有强烈而一致的影响:开放性较高的人更经常欣赏立体主义、文艺复兴和日本的图像,而更传统的主体——他们通常在开放性方面得分较低,但在宜人性和尽责性方面得分较高——则经常偏爱印象派艺术。

根据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 Samuel D. Gosling 的说法,我们的阅读材料也倾向于反映我们的文化开放程度。2005年,他要求测试对象环顾一个房间,然后评估住在那里的人。他的参与者经常推断,堆满报纸、期刊、CD或书籍的空间通常属于对新体验持开放态度的人。一个更好的指标被证明是媒体的类型,而不仅仅是数量。例如,漫画——以及关于音乐和哲学的书籍——令人惊讶地很少揭示其所有者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新闻杂志以及关于艺术、诗歌和心理学的书籍,确实更常属于性格开放的人。更保守的人倾向于拥有笑话集和关于政治的书籍。

2004年,澳大利亚阿米代尔新英格兰大学的心理学家 Nicola Schutte 和 John Malouff 对25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报告了开放性与阅读偏好之间不同的关联。在五大人格清单中开放性得分高的参与者,倾向于喜欢经典文学和报纸的艺术和文化版块。开放性在那些喜欢科学书籍或杂志的人中也很常见。对科学写作的偏爱进一步与高度的尽责性相关联。相比之下,八卦杂志和言情小说的爱好者在开放性方面得分低于平均水平,但在外向性方面高于平均水平。

荷兰内梅亨大学的 Gerbert Kraaykamp 和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 Koen van Eijck 在2005年补充了这些发现,他们调查了3,000多名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的受访者。正如预期的那样,那些形容自己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的人,在文化上更活跃,与年龄、性别或教育水平无关,他们的追求超越了高雅艺术——他们经常参加流行音乐会,也喜欢惊悚片和犯罪节目。此外,Kraaykamp 发现,性格开放的人通常会避开阅读言情小说或观看肥皂剧。相反,这些消遣方式吸引了那些将自己描述为更情绪化的人。

由于许多此类研究都使用了五大人格清单,因此它们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它们的发现是一致的:在神经质或宜人性方面得分较高的人,倾向于喜欢要求不高的空闲时间活动,这些活动既没有智力挑战也没有情感挑战。性格开放的人通常渴望更复杂的文化产品。其他分析已经考虑了品味如何与寻求刺激相关,寻求刺激是心理学家 Marvin Zuckerman 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描述的一种性格特征。顾名思义,寻求刺激者渴望兴奋,乐于冒险并渴望强烈的体验。寻求刺激被认为是开放性的一个方面。2001年,伦敦大学学院的 Adrian Furnham 和他的同事报告说,一个人越倾向于寻求刺激,他就越喜欢抽象艺术、波普艺术和超现实主义,他就越不喜欢写实绘画。

不同凡响的节拍
寻求刺激者也有明确的音乐偏好。正如 Zuckerman 大约在25年前报告的那样,他们倾向于喜欢摇滚乐或古典音乐,而不是电影配乐或赞美诗。最近的研究也支持了人格塑造我们的音乐品味的观点——以至于某人最喜欢的歌曲的 iTunes 资料库几乎可以充当心理名片。2006年,Gosling 和剑桥大学的 Peter Jason Rentfrow 要求受访者听10首歌曲,然后描述选择这些歌曲的陌生人。他们发现,仅使用这前10个播放列表,参与者就可以对陌生人对新体验的开放程度、外向程度和个人价值观做出准确的判断。

几年前,在2003年,当时也在得克萨斯大学的 Gosling 和 Rentfrow 调查了校园内3,500多名学生的音乐品味。为了使研究更易于管理,他们将无数的音乐风格提炼为四个大类,并发现每个类别似乎都吸引了不同的人格特征:强烈或叛逆的音乐——包括摇滚乐和朋克摇滚——吸引了开放性得分高于平均水平的听众。反思性或复杂的音乐的粉丝往往既开放又政治立场自由。动感/节奏性音乐主要吸引外向型性格的人,而欢快/传统的曲调则吸引了外向型性格以及性格随和、尽责且政治立场更保守的听众。

五年后,乌得勒支大学的 Marc Delsing 和他的同事证实了这些结果。这些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一项纵向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基于对2,000多名年龄在12岁至19岁之间的荷兰青少年进行的调查。调查的一部分询问了音乐品味;它排除了在荷兰很少听到的类型——例如,民谣、乡村、布鲁斯和电影配乐——但包括了其他种类,如硬核、朋克和哥特。尽管存在差异,Delsing 还是识别出了与 Gosling 和 Rentfrow 描述的或多或少相同的四个音乐偏好和人格集群。他只需要重新分类一种风格即可使其符合:美国样本将福音音乐与流行音乐归为同一类,而 Delsing 则将其与爵士乐和古典音乐归为一类。

由于该调查连续三年采访了荷兰学生,Delsing 和他的团队还可以考虑从人格的角度来看音乐品味的发展。他们发现,年轻的青少年往往只会略微改变他们的偏好;然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点变得更加坚定。外向型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远离摇滚乐和朋克摇滚,转而喜欢流行音乐和所谓的城市风格。有趣的是,听爵士乐和古典音乐的年轻人经常将自己描述为情绪不稳定。相比之下,Gosling 样本中大学年龄的爵士乐和古典音乐爱好者在神经质的衡量标准上得分并不高于平均水平。Delsing 推测,青少年听更复杂的音乐是情绪不稳定的迹象,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来说,这完全正常。

最近的更多研究对 Gosling 和 Rentfrow 的音乐性格分析提出了质疑。2008年,土耳其布尔萨乌卢达大学的心理学家 Hasan G. Tekman 在音乐风格中添加了第五种音乐风格,土耳其民歌。他发现土耳其民歌爱好者通常在宜人性方面得分很高,在尽责性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在神经质方面略高于平均水平。此外,Tekman 发现其他音乐风格与五大人格特质之间存在非常不同的关联。例如,在土耳其样本中,喜欢反思性和复杂风格音乐的人通常并不开放——这与美国和荷兰样本的情况相反。同样在2008年,德国对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422名学生的音乐品味进行的一项调查未能与 Gosling 和 Rentfrow 的结果相符。

“他们 [Gosling 和 Rentfrow] 在2003年的研究中建立的四个维度,为音乐偏好和人格之间的一些关系提供了广泛的视角,”吉尔福德学院的 Richard L. Zweigenhaft 说,但他自己的发现“表明,检查特定的音乐流派非常重要。”在83名学生中,他发现了一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广播听众往往没有普通美国人那么胆小,但也不如他们那么有条理、尽职尽责或守纪律;歌剧和重金属爱好者都往往缺乏条理;而那些喜欢说唱和嘻哈音乐的人声称自己缺乏自律和真诚,但也形容自己是冲动、开放和善于交际的。与 Delsing 一样,Zweigenhaft 表明,并非所有宗教音乐爱好者都是一样的。

颤音和颤栗
正如这些研究表明的那样,并非所有的音乐爱好者都是平等的,但是许多音乐爱好者除了最喜欢的歌曲列表之外,还有更多的共同之处。2007年,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的 Adrian C. North 和伦敦罗汉普顿大学的 David J. Hargreaves 调查了2,500多名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英国人,了解他们对音乐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发现,音乐剧爱好者往往过着堪称典范的生活:他们避免饮酒和吸毒,遵守法律并向慈善机构捐款。古典音乐、爵士乐、布鲁斯和歌剧的鉴赏家是样本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而嘻哈和舞池音乐的听众更倾向于吸毒。2009年,乌得勒支大学的 Juul Mulder 和她的同事从一项针对7,000多名荷兰青少年的研究中挖掘出类似的模式:朋克、硬核、电子和雷鬼音乐的粉丝比主流、流行或古典音乐的粉丝吸毒更多。然而,只有当他们与其他吸毒的粉丝接触时,他们才会这样做。

寻求刺激——一种被认为是50%遗传的特征——可能是将某些音乐亚文化与休闲毒品联系起来的共同因素。更保守的人根本不需要冒同样的音乐或医疗风险来获得相同的情感高潮。人格也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首歌可以感动一个人起身跳舞,但不能感动另一个人。对于普通听众来说,流行的规律性就足够了。然而,寻求刺激者可能在身体上需要更多的刺激——以吉他狂吼或强劲的节拍的形式——才能感受到脊背发凉和脚趾发麻。同样,对新体验持开放态度的人可能需要更具挑战性的旋律或复杂的节奏才能找到他们的节奏。

究竟是什么创造了这些音乐高潮?许多科学家正在探索我们对音乐的情感和生理反应。2009年,麦吉尔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 Valorie N. Salimpoor 和她的同事要求26名受试者听两种类型的音乐,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和他们感觉中性的歌曲。正如预期的那样,参与者在最喜欢的歌曲中体验到的高度快感似乎是由自主神经刺激引起的:音乐极乐的时刻与皮肤电导率、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增加,以及血压和体温的下降有关。当参与者听他们不太喜欢的歌曲时,没有发生类似的反应。

2005年,同样在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 Daniel J. Levitin 和斯坦福大学的 Vinod Menon 报告说,音乐享受会改变参与其他积极情绪的神经元网络的活动。特别是,腹侧被盖区,即中脑中对我们的奖励回路至关重要的细胞集合,改变了调节自主神经唤醒的三个结构——伏隔核、下丘脑和岛叶——之间的相互作用。2002年,德国汉诺威音乐生理学研究所所长 Eckart Altenmüller 表明,音乐享受也与左侧皮层更大的活动相吻合——其他研究已将该区域与一般的积极情绪联系起来。他还发现,对音乐的负面感受与右侧皮层中更多的放电有关。

和谐——或者至少是缺乏和谐——似乎解释了我们对音乐的一些情感反应。1999年,现在在哈佛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 Anne J. Blood 与她在麦吉尔大学的同事合作,创作了六种音乐变体,从和谐到刺耳,并为一组10名测试对象播放。旋律越不和谐,受试者就越不喜欢它。此外,PET扫描显示,聆听不和谐的曲调与右半球某些区域的血流量增加相吻合。在另一项研究中,Blood 表明,我们从最喜欢的歌曲中获得的快感激活了与我们吃巧克力时相同的腹侧边缘结构。

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探索我们在人格背景下对艺术或音乐的生物学反应,也没有研究我们最初为什么会喜欢文化产品。而且,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面临着艺术是一个移动目标的事实:最初作为文化反叛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主流。滚石乐队和波普艺术可能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寻求刺激者的兴趣,但它们可能不会激起在 Lady Gaga 和 Damien Hirst 的作品中长大的新一代叛逆者的兴趣。因此,下次你评价你朋友的新室友时,问问他的年龄:如果角落里那堆旧朋克唱片是他父亲的,他可能不会喜欢很多喧闹的派对。

(延伸阅读)

  • 人格与对抽象、波普艺术和写实绘画的判断。Adrian Furnham 和 John Walker,发表于《欧洲人格杂志》,第15卷,第1期,第57–72页;2001年。

  • 民谣中的信息:音乐偏好在人际感知中的作用。P. J. Rentfrow 和 S. D. Gosling,发表于《心理科学》,第17卷,第3期,第236–242页;2006年。

  • 青少年的音乐偏好与人格。Marc J. Delsing 等人,发表于《欧洲人格杂志》,第22卷,第2期,第109–130页;2008年。

  • 安可曲:更仔细地审视音乐偏好的人格相关性。Richard L. Zweigenhaft,发表于《个体差异杂志》,第29卷,第1期,第45–55页;2008年。

  • 你是谁?英国大型样本中艺术偏好的人格预测因素:开放性的重要性。Tomas Chamorro-Premuzic 等人,发表于《英国心理学杂志》,第100卷,第3期,第501–516页;2009年。

Christiane Gelitz 是一位心理学家,也是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的编辑。

更多作者:Christiane Gelitz
SA Mind Vol 22 Issue 1本文最初以“You Are What You Like”为标题发表于 SA Mind 第22卷第1期 (), p. 38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311-38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