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西蒙斯基金会旗下编辑独立部门SFARI.org许可转载。(在此处查找原始报道。)
无聊、疲倦、饥饿和压力都可能引发打哈欠。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另一个人在做出这种非自主的动作时,甚至会“感染”打哈欠,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性打哈欠。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共享行为是一种同理心形式,可以加强群体的联系:例如,一个昏昏欲睡的人打哈欠,引发其他人也这样做,这可能会导致一致要求上床睡觉。人类并不是唯一会产生同情性打哈欠的物种:狗会对人类的哈欠做出反应,而黑猩猩和狒狒也会彼此同步打哈欠。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世界塑造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然而,自闭症儿童显然对社交性打哈欠没有反应,这促使一些研究人员将此归咎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同理心障碍。
一项新的日本研究表明,相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错过了面部线索,例如闭着的眼睛,这些线索使打哈欠具有传染性。这项研究于7月22日发表在《自闭症研究与治疗》杂志上。
研究人员说,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错过了这些线索,是因为他们避免看别人的脸。但这可能并不能完全解释。例如,一项2009年的小型研究发现,即使仅仅听到另一个人打哈欠,正常发育的儿童也会打哈欠,但自闭症儿童不会。
捕捉线索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两个实验,以确定自闭症儿童是否足够关注别人的脸,以捕捉社交性打哈欠。
在第一个测试中,26名自闭症儿童和46名对照组儿童佩戴了眼动追踪设备,同时观看人们打哈欠或保持静止的视频片段。研究人员要求孩子们数一数视频片段中有多少人戴着眼镜,以确保他们看着人们的眼睛。只有当眼动追踪器验证孩子们将目光固定在眼睛上时,视频才会显示打哈欠的人。
在第二个测试中,22名自闭症儿童和29名对照组儿童观看了视频片段,这次是数视频中有多少人留着胡须。同样,只有当孩子们专注于嘴巴区域时,才会播放打哈欠的序列。
总的来说,大约30%的自闭症儿童对打哈欠的人的视频做出了打哈欠的反应——这一比例与对照组相当。这表明,自闭症儿童缺乏社交性打哈欠并不是由于他们天生缺乏同理心,而是因为他们不注意面部线索。当他们像在这些实验中那样被引导去看脸时,他们的表现和对照组一样。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预期看眼睛会比看嘴巴引发更多的打哈欠,但两项测试都引发了相同程度的社交性打哈欠。研究人员说,有可能两组儿童在嘴巴实验期间也看着打哈欠者的眼睛,这可能引发了他们的同情性打哈欠。或者,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参与社交性打哈欠,而研究人员没有测量到。
此外,在这两项测试中,所有参与者在观看打哈欠者的视频片段时,都比观看静态面孔时打哈欠更多。这表明,当被引导去看别人的脸时,自闭症儿童会像对照组一样反射性地打哈欠。
研究人员建议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进行关于传染性打哈欠的额外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在社交性打哈欠方面遇到困难,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