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备受瞩目的论文报告了曾被认为是已知最小的类鸟恐龙遗骸,但已被撤回。新证据表明,这件标本,包裹在琥珀中,在如今的缅甸,距今近一亿年前,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蜥蜴——属于不同爬行动物类群的一部分。
该论文的作者(于3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表示,他们最初对化石的描述——一个不到2厘米长的类鸟头骨,嘴里塞满了数十颗牙齿——仍然是准确的。但他们承认将其归类为恐龙是错误的。
在3月份论文发表后,几乎立即出现了对该琥珀包裹动物分类的怀疑。在发布在bioRxiv服务器上的预印本中,一些古生物学家声称该化石是一种蜥蜴,而不是恐龙(该工作尚未经过同行评审)。原始论文的作者发表了回应3,该回应也未经同行评审,驳斥了这些论点。但另一个研究团队向作者展示了未发表的数据,这些数据描述了一块类似的化石,该团队已将其归类为蜥蜴。根据7月2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撤稿通知,这些数据对最初的分类学分类产生了怀疑。(《自然》杂志的新闻团队在编辑上独立于其期刊团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该新数据“确实明确表示我们错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现已被撤回研究的共同负责人景迈·奥康纳说。但是,她认为,在其他化石数据发表之前,该标本无法重新分类。
意大利帕尔马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安德里亚·考是最初对分类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之一。考说,该化石具有蜥蜴的几个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在那个时代的类鸟化石中从未见过。而且由于标本的许多特征都像蜥蜴——据他估计约有十个——“因此不能排除它实际上是蜥蜴的想法”。考对撤稿并不感到惊讶,并指出重新分类,特别是来自未知群体的不完整化石标本,在该领域并不罕见。
尽管该化石不再被认为是已知最小的恐龙,但奥康纳和考都表示,由于其不寻常的特征组合,它仍然引人注目。“该标本对科学仍然非常有趣,”奥康纳说。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20年7月23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