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旨在建造聚变反应堆的跨国项目昨日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官员宣布,距离“首次等离子体放电”还有 6 年半的时间。
昨日,在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建造现场,政要们出席了部件交接仪式。ITER 项目是一项旨在实现核能演进下一阶段的实验,旨在将核能作为一种产生无排放电力的手段。
最近安装的部分——低温恒温器底座和下部圆柱体——为安装托卡马克装置铺平了道路,托卡马克装置是被选定用于容纳强大磁场的技术设计,该磁场将包裹超高温等离子体聚变核心。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ITER 官员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ITER 低温恒温器由印度制造,体积为 16,000 立方米。” “其直径和高度都接近 30 米,重量为 3,850 吨。由于其体积庞大,它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制造:底座、下部圆柱体、上部圆柱体和顶盖。”
官员们表示,整个项目目前已完成 65%。
发言人萨宾娜·格里菲斯表示,世界首个商业规模聚变反应堆项目有望在 2025 年底正式启动运行,但全面启动该设施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格里菲斯说:“首次等离子体放电的日期已定;我们将在 2025 年 12 月按下按钮。” “还需要 10 年才能实现完全的氘-氚运行。”
三十五个国家正在合作开展该项目,以将聚变能带给大众。
实现可控聚变反应,使其产生的净功率大于产生它所需的功率,并达到商业规模,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潜在答案。聚变能将消除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并解决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间歇性和可靠性问题。这种能源的产生不会产生危险剂量的辐射,而辐射是裂变核能引起担忧的原因。
官员们表示,ITER 核聚变反应堆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复杂的机器。它将包含世界上最大的超导磁体,需要这些磁体来产生足够强大的磁场,以容纳温度将达到 1.5 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这大约是太阳中心温度的 10 倍。
格里菲斯说,随着建设的继续,将会有更多的里程碑被突破。
格里菲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我们将看到首批主要的托卡马克部件到货,例如来自中国的首个 PF 线圈(欧洲的贡献)、来自韩国的真空容器扇区以及首批 TF 线圈(来自欧洲和日本),这些都将在今年秋季到来。” “这将引导我们在明年春季正式开始组装。”
经 E&E News 许可,转载自 Climatewire。E&E 在 www.eenews.net 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环境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