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我们的新闻报道,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上海——三年前,当陈洪波教授试图在中国推广碳交易时,他发现自己受到了抨击。由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限制其经济增长的副产品,反对者强烈认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激励中国工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为其排放付费。
今天,中国仍然没有这项义务,但内部争议似乎已经结束。在未来五年的拟议发展计划中,政府首次表示有兴趣建立国内碳市场。
“现在每个人都同意这是必须的,”陈说,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的一个关键政府智库)的副教授。
陈认为,平息这场争议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到碳交易不仅能控制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与另一个主要关切——能源效率——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减少国家能源消耗的方法。但它之前的尝试——例如简单地关闭效率低下的工厂——导致了失业,而且无法扩大规模。
然而,碳交易可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在一个近 70% 的电力供应来自高碳排放燃料煤炭的国家,为碳定价可以推动企业更明智地利用能源。
目前,中国参与碳交易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这是《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排放信贷系统。但随着《议定书》在 2012 年到期的脚步临近,中国领导人似乎感到在国内建立替代方案更加紧迫。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规划机构)副主任解振华去年 11 月在北京告诉记者,已经有几个中国城市正在当地企业之间试行碳交易。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在发展国内碳交易方面可能会更快,”谢说。
这一举动正受到西方国家的密切关注,他们将其视为对抗全球变暖的进步,同时也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排放国的关注。除了欧洲,美国在排放交易方面拥有最丰富的经验。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发了一种总量控制与交易系统,成功地减少了导致酸雨的硫排放。
这种基于市场的减排系统的温室气体形式——最初旨在吸引商人和共和党人——去年未能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共和党人在最近的国会选举中将其妖魔化为“总量控制和税收”。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专家阿肖克·巴尔加瓦表示,中国采用这种做法可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如何利用碳交易作为实现低碳增长的杠杆。
寻求摆脱危险螺旋的另一种方法
2010 年,中国估计其单位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比 2005 年减少了 20%,这是其在争取能源效率方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但这被视为一场更大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总部位于香港的专注于亚洲的投资集团里昂证券的可持续研究主管西蒙·鲍威尔指出,中国的重工业(如钢铁厂和水泥制造商)生产相同的产品仍然需要比外国同行更多的能源。
“因此,在一个人民币可能走强的世界中,北京认识到,其中一些行业需要采取行动才能保持竞争力,”鲍威尔说。
此外,北京在能源安全方面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2009 年,这个长期的煤炭出口国首次从国外购买的煤炭多于出口的煤炭。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数据,这种趋势在 2010 年上半年以更快的速度持续下去。
鲍威尔说,提高能源效率是保持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以及减轻对进口燃料过度依赖的风险的关键。
事实上,许多人预计北京将在 3 月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年会上公布另一个能源效率目标。但更紧迫的问题似乎是找到实现即将到来的目标的方法。
为了确保中国能源效率运动的成功,北京在过去几年中敦促各行业消除低效产能。仅在去年夏天,就有 2000 多家工厂被关闭,这引发了这种做法是否会损害社会稳定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地方官员开始不择手段地争先恐后地削减能源。其中一个臭名昭著的故事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平镇,当地政府切断了工厂、家庭甚至医院的电力供应。
随着之前尝试的问题出现,中国决策者开始寻求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碳排放交易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不能依赖清洁发展机制
中国决策者和碳交易并不陌生。决策者在 2005 年首次了解到了这个市场的经济重要性,当时中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进入了国际碳交易。
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工业化国家的公司赞助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因此,赞助商以较低的成本抵消排放,而东道国通过实施低碳技术获得现金。
根据促进清洁发展机制交易的主要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的数据,仅 2009 年,中国就通过该系统出售了近 13 亿美元的碳信用额。北京在其 2010 年年度气候变化声明中愉快地报告说,这些资金帮助了这里的企业升级技术并节省了能源。
只有一个问题:中国可能不再从清洁发展机制中受益。
世界银行驻北京首席环境经济学家卡特·布兰登表示,如果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没有导致《京都议定书》的续签,“清洁发展机制的未来将非常不确定。”
布兰登补充说:“即使清洁发展机制继续存在,目前尚不清楚买家是否会想从中国购买信用额。”他指出,欧洲人——清洁发展机制的主要买家——现在更愿意赞助欠发达国家,而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他的观点得到了其他专家的支持。在 2009 年的一份报告中,国际环保组织哥本哈根气候委员会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激增是否削弱了中国领导人启动自己的碳交易计划的需求表示怀疑。
“因此,从政治和经济上讲,中国不能依赖清洁发展机制,”布兰登说。
中国碳市场指日可待
中国领导人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 10 月,北京记录了其发展国内碳市场的愿望,高级官员开始公开谈论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碳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志预测,中国将像欧洲一样限制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排放。这是因为中国承诺到 2020 年,单位经济产出的排放量比 2005 年水平减少 40% 至 45%。杨说,这样的目标可以转化为行业可以排放的具体数量。
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意。像陈这样的其他专家认为,即使中国想启动强制性碳交易计划,也远未做好准备。
尽管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几个城市在两年前就开始测试自愿碳交易,但中国的基础设施实际上不存在。迄今为止,中国仍然缺乏支持国内碳交易的必要立法和第三方验证。
因此,陈说,中国领导人和行业参与者应该首先通过自愿碳交易来预热,并补充说第一步是改善基础设施。
这似乎与政府的观点一致。当地媒体援引中国官员的话说,国家关于自愿排放交易的第一部法规已经起草。中国的三个主要自愿环境交易所之一的天津气候交易所正在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量身定制一个碳交易平台。
负责亚洲开发银行此项目的巴尔加瓦说,合作包括从设计法律框架到开发排放数据监测、报告和核查系统等各个方面。
尽管中国碳交易计划的性质存在不确定性,但巴尔加瓦表示,他对这个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无论中国决定做什么,他们都会非常迅速地去做,”巴尔加瓦说。“中国已经表现出很多承诺,并且现在对发展国内碳交易感兴趣。我们预计很快就会有相关的事情启动并运行。”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气候通讯社。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