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人类使用大量的手势——无论是挥手告别,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还是“竖中指”来表达不太礼貌的意思。虽然动物研究人员观察到大型猿类、渡鸦和鱼类等物种使用手势进行交流,但这些行为通常仅限于所谓的指示性手势,即传达更字面意义的手势,例如指出重要的物体或位置。另一方面,象征性手势传达更抽象的信息,并且被认为比非人类动物拥有的认知技能更复杂。
现在,研究人员在一个特别有礼貌的例子中发现了鸟类使用象征性手势的首个有记录的证据。当进入巢箱时,日本山雀(Parus minor)显然会扇动翅膀,对它们的伴侣说“您先请”。
为了进行这项于周一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新研究,日本科学家分析了八对野生鸟类繁殖对在总共 321 次巢穴访问中的行为,这些鸟类将食物带入巢箱以喂养幼鸟。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东京大学的动物交流研究员铃木俊贵和他的同事东京大学的杉田典正对日本山雀很感兴趣,因为它们复杂的发声交流。这些鸟类发出特定的声音来传达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组合成具有特定语法规则的短语。研究人员希望观察山雀的行为,以确定肢体语言是否也是它们词汇的一部分。
一个手势尤其突出。研究人员注意到,一对山雀中的一只通常会在巢箱前向其伴侣扇动翅膀,这种行为似乎表明另一只鸟应该先进入。雌性山雀更频繁地做出扇动翅膀的手势,之后它们的雄性伴侣通常会进入巢箱。即使做出手势的鸟先到达巢箱,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当雌鸟没有扇动翅膀时,她往往会在雄鸟之前进入巢箱。
研究人员提出,这种行为符合象征性手势的标准,因为它只出现在伴侣之间,在伴侣进入巢箱后就停止了,并且它鼓励伴侣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进入。该手势也是针对伴侣,而不是巢箱,这意味着它不是指示性的或“指向”的手势,以指示感兴趣的物体。
康奈尔大学的鸟类学家迈克·韦伯斯特说:“他们在这里做了一项非常出色的工作,表明这种运动、这种手势与……另一只鸟做某事之间存在关联。”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这为象征性手势的概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作为接收者的鸟知道它的含义,并且它会做它应该做的事情。”
研究非人类动物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是如何进化到用我们自己的象征性手势进行交流的。一项假设表明,用两条腿走路使早期人类能够更自由地使用他们的手,从而导致手势的进化。铃木说,当鸟类栖息在树枝上时,它们的翅膀同样变得自由,这可能导致了像“您先请”扇动翅膀这样的手势的发展。
接下来,铃木和杉田计划研究这些鸟类是否使用任何与它们语法复杂的发声结合使用时会发生变化的手势。铃木说,人类将手势和口语结合起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我们不知道鸟类是否会这样做,或者如何做到这一点。
韦伯斯特说,这些发现对于理解认知以及鸟类如何思考具有重要意义,类似的姿势可能在其他物种中也很普遍。“这意味着鸟类对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可能比很多人以前认为的要高,”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