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网站将好奇心描述为“与求知思维相关的品质,例如探索、调查和学习,这在人类和其他动物身上都很明显。” 但这种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因还有很多——而维基百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现在正在帮助社会科学家深化对好奇心的定义。
追踪维基百科搜索者如何在主题之间跳跃并在 维基百科兔子洞 中迷失自我,揭示了人类求知欲的三种不同类型:“忙碌者”、“猎人”和“舞者”。
“好奇心实际上是通过连接信息片段来发挥作用的,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 ——丹妮·巴塞特,《宾夕法尼亚大学》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拥有未来。
在这个词汇表中,“忙碌者”会追踪一条曲折的路线,穿梭于许多通常关系遥远的主题之间。 相比之下,“猎人”则以持续的专注力进行搜索,在相对较少数量的密切相关文章之间移动。“舞者”则将高度不同的主题联系在一起,试图综合新的想法。“好奇心实际上是通过连接信息片段来发挥作用的,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络科学家丹妮·巴塞特说,她是最近一项关于这些好奇心类型的研究 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共同资深作者。“这不像我们在世界中穿梭,捡起一块信息,然后像石头一样放进口袋里。相反,我们收集信息并将其与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该团队追踪了来自 50 个国家或地区和 14 种语言的超过 482,000 名维基百科移动应用程序用户。研究人员使用“知识网络”绘制了这些用户的路径,知识网络描绘了一个搜索主题(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与另一个主题的密切程度。除了绘制连接图之外,他们还将好奇心类型与基于位置的福祉、不平等和其他指标联系起来。
在教育水平较高和性别平等等级较高的国家,人们的浏览方式更像“忙碌者”。在这些变量得分较低的国家,人们的浏览方式更像“猎人”。巴塞特推测,“在那些压迫结构或父权力量较多的国家,可能会对知识生产产生限制,从而将人们更多地推向这种过度专注。”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忙碌者”与“猎人”感兴趣的主题,范围从物理学到视觉艺术(图表)。最近证实的“舞者”模式被排除在外。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埃里克·诺克赞扬了这项研究的“惊人规模”。 他说,作者汇集了来自拓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情感科学、临床科学、社会学和计算建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揭示了“对人类行为的大量见解”。
这项工作的种子于 2016 年种下,当时巴塞特和她的双胞胎兄弟佩里·祖恩(美国大学哲学教授)注意到,大量的学术研究已经考察了创造力——但相对较少的研究关注其必要的先决条件——好奇心。 祖恩深入研究了 2000 年的西方历史和哲学文献,对各种好奇心类型进行了描述,包括最近的论文中研究的三种。 维基百科随后提供了真实的试验平台,以证实这种“忙碌者-猎人-舞者”的类型学,这种类型学源于哲学巨匠的作品。 海德格尔和尼采可能永远不会想到他们的作品有一天会影响维基百科兔子洞的网络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