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印度的气候斗争将会失败

印度正处于能源十字路口:如果它选择化石燃料,可能会破坏全球气候目标

Workers in orange wrap walk beneath a line of cable trolleys

2021年11月22日,在印度北方邦松巴德拉,工人们走在从矿井向火电站运煤的架空索道下方。

印度正处于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气候实验之中。

这是一项旨在改造一个国家的试验,这个国家以深刻的经济不平等和重污染的燃煤发电为标志,转变为一个家庭驾驶电动 स्कूटर并利用太阳能为房屋降温的国家。它可能决定全球气温是否会超过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气候影响将变得越来越灾难性。

专家表示,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面临的挑战。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如果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可能会破坏全球气候目标——而印度正面临着一些最大的危险。这些目标主要由受益于不受约束的能源发展的工业化国家设定,也可能限制印度为增加经济繁荣而渴望的增长。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世界资源研究所印度分部(WRI)气候项目主任乌尔卡·凯尔卡表示:“[印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她补充说:“它仍然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因此其大部分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各种需求——住房、水、能源、交通、营养——所有这些挑战仍然摆在面前。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在不造成温室气体排放、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目标。”

这个南亚国家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而且预计未来二十年其能源需求将比任何其他国家增长得更快。

国际能源署表示,到2040年,印度需要增加一个相当于欧盟的电力系统。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桑迪普·派表示:“而且由于其规模庞大,如果新的能源来自化石燃料,那么将对气候产生严重影响。”

这意味着印度将无法遵循中国、美国或其他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然后对其进行清洁的国家所走过的道路。

它需要控制排放,同时努力帮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并建设其城市和工业——在这些活动中,减排尤其难以实现。

国际能源署(IEA)负责电力部门建模的分析师托马斯·斯宾塞表示:“印度确实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进入低碳能源系统以及发展模式的第一个例子。”

分析师表示,这是一个挑战,需要来自对这个问题贡献最大的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援助。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席萨米尔·萨兰在去年10月埃及举行的 COP 27 气候谈判之前撰文表示,印度“不能既要为自己的未来买单,又要为欧洲和美国的过去买单”。

寻找中间地带

印度是主要排放国俱乐部中的相对新成员。在过去二十年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的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

即便如此,印度人均碳排放量约为1.9公吨,约为平均美国人14.7吨的八分之一。该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等新兴邻国。

印度政治家喜欢强调这种不平衡,以此来说明为什么印度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一条它有权分享全球碳预算的公平份额,并且不应对导致今天气候灾难的一个世纪的排放负责的道路。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派表示,“印度正在努力寻找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它采取气候行动,同时又不损害经济增长。

这些目标有时似乎是矛盾的。

在 2021 年的全球气候谈判中,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布印度将力争在 2070 年实现净零排放。两周后,随着谈判接近尾声,印度牵头推动淡化了呼吁逐步淘汰煤炭使用的措辞,煤炭为该国提供了约 70% 的电力(气候连线,2021 年 11 月 16 日)。

这个依赖煤炭的国家已经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 500 吉瓦,约占其电力的一半。

但印度领导人也明确表示,煤炭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其能源结构的一部分——部分原因是它支撑着如此多的就业岗位。

印度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布彭德·亚达夫在去年的气候谈判闭幕式上表示:“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公正转型不能等同于脱碳,而应等同于低碳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其能源结构选择和实现[发展目标]方面拥有自主权。”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凯尔卡表示,尽管存在这种言论,但印度已经开始了绿色转型。

它发起了诸如国际太阳能联盟之类的伙伴关系,旨在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太阳能发电。它最近宣布了一项促进绿色氢能的国家计划,并修订了一项国家能源法案,以加速工业部门的脱碳。它也是去年更新气候目标的仅有的二十几个国家之一,其中包括总体减排强度和对更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承诺——它已将该倡议命名为 LiFE,即环境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项分析发现,如果所有国家都采取该倡议建议的那种措施,到 2030 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会减少 20 多亿公吨。这大约是本十年将世界纳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轨道所需的减排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根据该研究,这还可以减少各国之间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现象。

作为今年 20 国集团主要经济体的轮值主席国,印度计划将讨论重点放在气候融资和能源安全上。国际能源署的分析称,它还可以通过在这些讨论中纳入其能源消费方式来帮助塑造能源转型谈判。

国际能源署的斯宾塞表示,随着绿色技术价格的下降,转向清洁经济的好处变得越来越明显。他表示,该机构预测,到 2050 年,印度的排放量份额将上升至略高于 1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力部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和更加气候友好的政策。

凯尔卡说:“实际上,地面上正在发生许多行动,这些行动实际上正在促成印度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并非都在国际层面报告,并且与这些表示印度需要能源来增长的总体声明并存。”

世界资源研究所和能源创新:政策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建模显示,未来几十年,电力部门预计将变得更加清洁,排放量将趋于平稳。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近年来,印度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支出显着增加。但国际能源署表示,到 2030 年,印度每年将需要 1500 亿美元,约为现在的三倍,才能实现其气候目标。而且,其中大部分行动只有在国际支持下才能实现。

挑战比比皆是

分析师表示,由于印度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因此它不能仅仅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当前的能源系统。它需要成倍增加发电量。这与能源需求基本持平或下降的工业化国家不同。

虽然大部分新增发电量可以来自可再生能源,但印度将继续依赖煤炭为其现有系统提供燃料,其中许多系统是国有企业,仍在收回投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派表示,这使得淘汰这些系统比在那些燃煤电厂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国家要困难得多。

气候智库 E3G 的数据显示,印度是中国以外计划煤炭扩张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有超过 30 吉瓦的新煤炭产能正在建设中。莫迪最近宣布,它将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及其对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无济于事。

天然气价格上涨使得印度更难增加液化天然气的运输量。作为回报,印度增加了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并增加了煤炭的使用量。

去年夏天的热浪加剧了这一挑战。为了让人们保持凉爽,印度也转向了煤炭(气候连线,2022 年 6 月 2 日)。

派说:“我认为,这种现实增强了印度许多许多政策制定者的决心,他们已经通过任何途径都抱有能源安全的想法。”

印度对煤炭的依赖是 2021 年气候谈判中最后一刻将逐步减少煤炭而非逐步淘汰煤炭的关键因素。然后在去年的 COP 27 上,印度谈判代表牵头推动逐步减少所有化石燃料。

派说,此举是印度表示,当发达国家准备逐步减少其主要电力来源:天然气和石油时,它将逐步减少煤炭。

埃及这个不断增长的天然气生产国否决了这一举措,但它可能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酋长国举行的气候谈判中再次出现。

派说,在没有逐步淘汰煤炭的情况下,印度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通过不建造任何新的燃煤电厂并开始关闭旧的、效率低下的电厂来开始逐步减少煤炭。这与国际能源署的评估相符,即如果要将气温上升控制在《巴黎协定》1.5 摄氏度的目标之内,就不能建造新的燃煤电厂。

开拓前进的道路

气候行动的进展正在印度几个邦发生。

泰米尔纳德邦是该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邦之一,正在努力提出绿色替代方案。比哈尔邦是一个欠发达、灾害频发的邦,也在努力以一种不重蹈覆辙的方式改善生活水平。一些邦也表示,它们将禁止任何新的燃煤发电。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凯尔卡说:“印度不仅仅是一个同质化的[地方],每个人都意见一致,每个人都遵循相同的政策。但实际上,许多邦都走在了前列。”

印度一直在讨论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这是七国集团和其他富裕国家为帮助新兴经济体从燃煤发电转向可再生能源而发起的一项倡议。但专家表示,在一个各邦掌握如此大权的国家,实现这一目标可能很困难。印度不太可能同意任何会迫使其逐步淘汰煤炭的协议。

印度有充分的理由阻止气候变化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它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大部分人口仍然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如果它能够扩大经济规模——并控制排放——它就可以为其他国家开辟道路。

E3G 化石燃料转型团队负责人卡米拉·芬宁说:“印度可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巨大的良好作用。这不仅仅是敲锣打鼓地让印度在其规模和规模方面更快或更迅速,而且还要认识到它正在做很多事情,并且可以通过国际太阳能联盟等组织帮助其他国家。”

转载自 E&E 新闻 ,经 POLITICO, LLC 许可。版权所有 2023 年。E&E 新闻为能源和环境专业人士提供重要新闻。

Sara Schonhardt 报道全球气候和能源发展,重点关注国际气候谈判、融资以及各国如何应对向更清洁经济的转型。在加入 E&E 新闻之前,Sara 曾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担任记者超过十年,曾在《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美国之音》工作过。在 2017 年之前,她曾担任《华尔街日报》驻印度尼西亚的记者。Sara 拥有俄亥俄大学新闻学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更多作者:Sara Schonhardt

E&E 新闻 为专业人士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环境新闻。

更多作者:E&E 新闻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