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选择不了解

利他主义者试图了解他们的行为将如何影响他人——而任性的无知可以让人自由地自私行事

Vintage photo illustration of a main in a suit pictured three times from left to right with hands covering mouth, hands covering eyes, hands covering ears

任性的无知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人们经常视而不见,而不是审视自己行为的后果。例如,尽管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但许多人仍然避免接触有关全球变暖的事实。他们并不总是想了解农场动物恶劣的生活条件。消费者通常将对其购买产品的来源的道德担忧放在一边

作为行为科学家,我们想了解任性的无知有多么普遍,以及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与同事一起,汇总了来自多个研究项目的数据,这些项目总共涉及6000多人。我们发现,任性的无知很常见且有害,40%的人选择“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以便摆脱内疚感,同时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但我们也发现,大约40%的人是利他主义者:他们不是回避关于自己行为后果的信息,而是主动寻求信息,以增加对他人的益处。

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使用了来自22项先前发表的关于任性无知的研究的数据。与过去的研究相比,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这种现象。虽然具体的实验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实验都涉及将参与者分成两人一组。人们在线上或在实验室中亲自参与研究。无论设置如何,受试者都不会互动,并且彼此保持匿名。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知道有多少人做出了某个决定,但无法确定是谁选择了什么。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每对中的一名成员在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选择将决定合作伙伴双方的收入。这些决定是在两种设置之一中做出的。在透明设置中,决策者掌握有关他们的选择将如何影响自己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在模糊设置中,决策者知道他们的选择将如何影响自己,但不知道如何影响他们的队友——尽管他们可以请求获得这种洞察力。

例如,在几项研究中,参与者必须在5美元和6美元的付款之间做出决定。在透明设置中,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为自己选择5美元,他们的合作伙伴也将获得5美元。但是,如果他们为自己选择6美元,他们的合作伙伴将只收到1美元。

在模糊设置中,合作伙伴的付款方式有所不同。这次有两种可能的方案。在一种方案中,如果决策者为自己选择6美元,他们的合作伙伴将收到1美元;如果决策者选择5美元,他们的合作伙伴将收到5美元(就像在透明案例中一样)。但在第二种方案中,决策者可以选择6美元,他们的合作伙伴将收到5美元;或者决策者可以选择5美元,他们的合作伙伴将收到1美元。

决策者知道这两种系统都存在,并且了解如何为自己获得更高的报酬——但他们最初并不知道他们处于哪种方案中。有趣的是,决策者有机会消除这种模糊性:通过点击一个按钮,他们可以了解哪种付款方案将适用于他们的决定。这种了解更多信息的选项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评估任性无知的方法。

在所有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参与者被告知他们选择的后果时(透明设置),大多数人(55%)选择了利他选项。也就是说,他们放弃了部分收入,与合作伙伴平分。其余45%的人明知故犯地保留了更高的报酬,但牺牲了合作伙伴的利益。

然而,在模糊设置中,40%的参与者选择保持无知。不知情让他们可以自私:在不知情组中,60%的人选择了更高的个人报酬,而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选择是以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为代价的。在那些要求获得更多信息的人中,36%的人明知故犯地保留了更高的报酬,但牺牲了合作伙伴的利益。

这意味着,当参与者可以选择避免信息时,总体平衡倾向于自私。在模糊设置中,只有39%的人做出了最终有利于其合作伙伴的选择——与透明条件下的55%相比,显著下降。

但我们如何知道模糊设置中的无知是否是任性的?会不会是有些人无意中避免了信息?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分析,重点关注是什么动机促使人们寻求信息。

在这次分析中,我们比较了获得额外信息的人和被给予信息的人的行为。我们发现,在模糊设置中选择接收信息的人比在透明设置中接收信息的人更有可能做出利他选择,高出7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我们的分析识别出了一些真正的利他主义者:那些主动寻求信息,然后做出有利于其合作伙伴的决定,即使是以牺牲自己利益为代价的人。这意味着,寻求信息的动机至少部分是出于做好事的愿望。同样,这一发现也表明,选择无知对于那些想要为自己的自私行为寻找借口的人来说是有价值的。

我们不能排除有些人无意中没有点击按钮获取更多信息。但如果困惑、懒惰甚至漠不关心是唯一导致无知的驱动因素,我们就不会在我们的比较中观察到任何真正的差异。我们发现,寻求信息与一个明确的动机有关:这些真正的利他主义者希望造福他们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反之亦然,无知至少部分是由渴望保护自己免受自身判断的愿望驱动的。

我们的工作表明,有时人们会做出利他行为,是因为他们感到有压力去做人们期望他们做的事情。当选择的后果变得清晰时,人们可能会感到有义务做出一点牺牲,并对他人慷慨。但是,当有机会时,他们可能想要忽略自己行为的后果。无知使人们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如何伤害他人,并让他们感觉不那么像坏人。

我们的发现暗示了对抗任性无知的方法。在我们分析的研究中,决策发生在道德框架内:你可以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来让自己受益。这种呈现方式是任性无知的沃土,因为它对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构成了威胁,加剧了这样一种感觉,即——如果你知道真相——你将不得不做出更艰难的选择才能成为一个好人。

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对决策施加强烈的道德强调,这可能会让人们感到不那么受威胁,从而减少任性的无知。其他研究小组已经找到了有希望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例如,我们可以以突出伦理选项的方式呈现选择,例如将素食菜单设为默认选项,同时仍然允许人们选择肉类,作为促进可持续食物选择的一部分。或者我们可以鼓励人们对善行进行更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的事情而让他们感到内疚。例如,突出最近的全球成就,例如修复臭氧层,可以激励人们继续努力,而不是感觉战斗已经失败,情况一片黯淡。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鼓励彼此和我们自己采取更无私和慷慨的行为。

您是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阅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审论文,并想为“心灵 Matters”撰写相关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大众科学》的“心灵 Matters”编辑 Daisy Yuhas,邮箱地址为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这是一篇观点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 . All rights reserved.